
追求經濟保障的精神陷阱
上帝並不反對財富。神的許多偉人都很富有:大衛王,所羅門王,約伯,亞伯拉罕。但上帝不希望我們以「經濟保障」的名義,把身心精力花在追逐金錢上。就是說我們相信金錢多於相信上帝。上帝的話警告我們要明智地抵制世俗金錢的誘惑,不要為了獲取財富而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
(English > Spiritual pitfalls of chasing financial security | 简体中文 > 追求经济保障的精神陷阱)
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 《箴言》第23章4節
我們的天父知道我們所有的需要,也密切關注著我們的需要。馬太福音6:25-34節是一個奇妙的提醒,提醒我們上帝對我們的信實應許。當我們真心以祂為樂的時候,祂應許給我們心裡所求的。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 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 《馬太福音》第6章25-34節
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 《詩篇》第37章3-4節
我們所要做的部分是要滿足於上帝所提供的。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有藉口自滿或懶惰。當我們勤懇地在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上榮耀祂,無論是在金錢上,還是在缺乏上,天父都為我們歡喜。
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第13章5節
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歌羅西書》第3章23節
追逐愚蠢且有害的慾望
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上帝的話提醒我們要滿足於最基本的東西,比如食物和衣服,而不是物質上的富足,因為我們不能帶任何東西上天堂。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提摩太前書》第6章6-8節
耶穌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富有的人,他以為自己做了一些聰明的理財計劃,他就可以休息和放鬆,但在當晚他就死了。這個人只對他自己富有,對上帝卻不富有,上帝稱他為無知的人。
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裡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 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路加福音》第12章18-21節
然而,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聽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世俗「真理」。這個世界不斷地向我們發送大量信息,告訴我們為了感到安全或滿足,我們「需要」和「必須擁有」什麼。
因此,我們陷入了「許多愚蠢且有害的慾望」,破壞了耶穌至死所帶給我們的喜樂、無憂無慮、豐富的生命。我們發現我們從不滿足於我們所擁有的。我們只是想要越來越多的錢。我們從未真正感到安全或滿足。可悲的是,上帝指出,這樣的慾望會使我們中的一些人偏離信心,用許多痛苦、無意義的痛苦刺穿自己。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 《傳道書》第5章10節
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你這屬 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 《提摩太前書》第6章9-11節
嫉妒富人
此外,上帝的話警告我們不要嫉妒富有的人,特別是那些不尊重上帝的人。所有的財富都可以在一瞬間被摧毀,變得一文不值。我們當小心不要相信金錢。只有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才是永恆的。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安全所在。
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他們死的時候沒有疼痛,他們的力氣卻也壯實。他們不像別人受苦,也不像別人遭災。所以,驕傲如鍊子戴在他們的項上,強暴像衣裳遮住他們的身體。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為難,等我進了 神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你實在把他們安在滑地,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他們被驚恐滅盡了。 《詩篇》第73章3-6,16-19節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馬太福音》第16章26節
再一次,世界告訴我們一個不同的故事。媒體痴迷地追踪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彷彿他們掌握著關於真正繁榮和幸福的「真相」。這些都是誘人但虛假的「教義」。
討厭上帝
聖經說,要同時滿足上帝所期望的又滿足我們的金錢慾望是不可能的。我們要麼愛錢,恨上帝,反之亦然。
「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 神,又侍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馬太福音》第6章24節
追求金錢就是恨惡上帝的想法似乎言過其實,但我們的愛總會顯示在我們心中所珍惜的東西上。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馬太福音》第6章21節
這裡有一些世界追逐金錢和經濟保障勝過上帝的原因。
- 恐懼 |「我對未來感到焦慮,把錢看作是一種保障……(因為我不相信上帝是良善的,祂會照顧我或我家人的需要)。」| 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紮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耶利米書》第17章7-8節
- 嫉妒 |「我也想擁有別人擁有的……(因為上帝所給的對我來說都不夠)。」| 於是對眾人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第12章15節
- 權迷心竅 |「我喜歡金錢給我控制別人的權力……(我不在乎上帝是否愛他們,是否珍惜每一個人)。」|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 《馬太福音》第22章39節
- 驕傲 |「我用錢是為了炫耀我比別人聰明……(儘管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賜予的恩賜,祂希望我能造福他人)。」| 我揀選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中一切頭生的。 《申命記》第8章18節
- 報復 |「我曾被別人傷害過,我把金錢看作是讓他們後悔自己的行為、尊敬我的一種方式……(儘管上帝呼召我原諒和愛他們)。」|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第12章19節
選擇更好的主人
當我們讓金錢支配我們的心靈、時間和精力時,金錢就成了我們的「主人」。當我們以經濟保障的名義追求金錢時,我們的慾望會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我們會發現很難全心全意地愛上帝。
因此,讓我們更小心地檢查我們的心靈,而不是檢查我們的銀行賬戶-學習上帝的話,在金錢問題上引導我們。這並不是要限制我們的生活。相反,上帝要把我們從追逐財富的迷惑中解放出來,因為財富只會使我們不斷奮鬥、恐懼、焦慮和不滿。我們可以相信神會照顧我們現在和將來的一切需要。祂是一切財富的真正保障。
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 《馬太福音》 第13章22節
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腓立比書》 第4章19節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