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我們思想的方向

靈命更新 / 意念
我們思想的方向決定我們的目的地。中國古語也有說:「差之毫釐,繆以千里」,若我們朝著錯誤的方向航行,我們可能會在神的永生窄路上偏離正軌。甚至,最終我們會直闖滅亡之門。聖經告訴我們必須儆醒,謹守我們的心,並察驗神對我們的旨意。

(English > Discerning the direction of our thoughts | 简体中文 > 辨别我们思想的方向)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馬太福音》第7章13節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第12章2節

這幅警示圖,可以比作任何機場的高度安全和監控措施。只要想想我們在機場要通過多少重關卡才能獲准登機。不僅是我們身份須要驗證,同時我們的飛行資格也要經過驗證,包括我們的身體和行李也要通過X光的檢查。

然而我們許多人的心靈就像機場,充滿著非法的乘客未經檢查和掃描一般。我們容許所有的思想入侵如脫繮的野馬奔跑。我們沒有檢查它們的來處,或它們的內容是否危險。無容置疑我們的生命會變成:無望、無愛、焦慮、被拒和抑鬰。我們都須要認真地辨清我們的思想方向。

因我所給你們的是好教訓;不可離棄我的法則(或譯:指教)。《箴言》第4章2節

若我們需要一個提示,看神如何嚴肅地對待我們的思想,我們只須回望昔日挪亞的日子。那時人的思想模式盡都是惡,傷透神的心,以致祂不再容忍他們的惡念、行為和思想。神於是吩咐大洪水來毀滅地上的一切,本是祂稱為「好的」和「甚好」的。只有挪亞和他的一家得救。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創世記》第6章5-8節

由此可見,我們的思想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後果。出自我們的本性的思想會令神極之痛苦。

神的話顯示我們的想法

當我們跟隨耶穌,必須花時間仔細根據聖經的教導,來檢查我們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意圖,以期確保它們不會令神憂傷。我們是披戴「基督的心」了,是專注在祂,並以祂的視覺看別人、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來書》第4章12節

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他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歌林多前書》第2章16節

作為信徒,若我們注目於神的旨意,我們蒙召會擁有一個永恆和更謙卑的視野。這意味著我們被召用神永恆的眼光看事情,而不是用屬世的眼光。聖經指示我們把心放在天上的事,不是世上的事。我們被召用屬靈的話語辨別什麼是真實的,而不是屬物質和時間的。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第12章3節

把我們的心放在天上的事,不要放在世上。《歌羅西書》第3章2節

這種心態被世界嘲笑。甚至稱我們為「愚蠢的」和「不設實際」,因我們的想法是以神的旨意為首。在我們當中有同輩的壓力,有屬世俗和肉體的思想,但我們必須小心不要栽入這些壓力中。我們應該開始學像耶穌的思想,首先必須養成習慣務要奪回「每一個思想都順服神」。請留意聖經詳細說明了每一個思想。

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歌林多前書》第2章14-15節

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歌林多後書》第10章5節

雖然這看起來勢不可擋,或對初信者是不可能的,然而好消息是每當我們順服神的話和祂的靈,我們會發現這是完全可能的。

在我們跟隨神的道路時,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心將會有所不同:

  • 不再混亂|《歌林多前書》第14章33節:「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 完全的平安|《以賽亞書》第26章3節:「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你。」
  • 有辨別善惡的能力|《希伯來書》第5書14節:「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 能明白從神而來的每一件事|《提摩太後書》第2章7節:「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

治死肉體的心理模式

神的思想與我們的大不相同,我們需時間和努力務求與祂維持一致。

若我們不小心辨別自己思想的方向,我們的大腦在某些方式下是有線結連著,可能會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1.我們習慣於成為我們思想的中心

首先,我們通通都傾向想及自己。我們作出自己的計劃和決定。而花時間去考慮到別人的觀點和感受,不會出自我們的本性。因此,我們可能掙扎於首先考慮神的觀念。它必須自我訓練,培養這個稍停的習慣;並求問神,祂在任何的景況下是如何思想的。

耶和華知道人的意念是虛妄的。《詩篇》第94篇11節

2.我們崇拜人類智慧

其次,我們傾向崇拜自己的意見和智能。我們甚至會想到神也如此的反應,因為「這正正是我要做的」;卻漠視我們與神相比,在現實中是一種發育不全,並極其狹隘的看法。我們只能明白所見一瞬間就飛逝的歷史,但神能在一瞬間看見過去、現在,並將來的一切。祂知道世上每個人的真正意圖,並為何要這樣做。我們缺乏這種智慧,卻不知何故,這並不能阻止我們自以為什麼是最好的。

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歌林多前書》第3章18-19節

3.我們跟隨人類領袖的意見

其三,我們傾向把別人作為我們信念和價值的標桿,而不是尋求耶穌基督作為我們的真正榜樣。我們尊敬自己的父母、老師、業界領袖、科學家或聖經導師,向他們求教,勝於尋求我們神的答案為第一優先。

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麼?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並且你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神的。《歌林多前書》第3章4-5,23節

4.我們為求心安把不喜歡的真理拒諸門外

其四,我們或許在成長中習慣對自己說謊,為的是要與不愉快的事情共存。我們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企圖說服自己的心,並且經常發覺我們要掙扎於「感覺」被神的話責備。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馬太福音》第13章15節

5.我們合理化自己的犯罪動機

其五,我們不理解憑我們天性,我們的思想會傾向情慾和邪惡。所有的人都會咒詛、報復,或在某個時間或另一個時間內說別人的不是。沒有人是無罪的。神的話提醒我們這只不過是自欺,以為自己的思想純潔。若此,我們無法盼望自己靠努力可以使心靈得到更新。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約翰一書》第1章8節

6.我們容許情緒把自己的看法染色

其六,我們必須警惕自己的恐懼、批判和苦毒的期待,它們能導致我們形成對聖經和真實産生傾斜的認知。例如我們的創傷或負面思想模式,能影響我們如何讀神的話,並明白祂的旨意。若我們透過苦毒視鏡看聖經,我們可能只注視在神的憤怒和報復,而忽視了祂的愛和憐憫。若我們透過羞恥的視鏡,我們可能感到深受譴責而停止閲讀下去。這些一切都不是神所要的,可是我們覺得難以從其他角度看事情。我們有未承認的情緒創傷,及犯罪思想會妨礙我們清晰地思想,及正面地看事情的能力。

挑戰我們更新我們的心更像主基督,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不太注意自己的思想模式。很多都是潛意識和自動化的。例如,我們每一天都用相同的手握著牙刷,刷我們的牙齒-是不假思索的。有許多的事情,我們的大腦會潛意識地「控制」著我們,是基於多年來的習性。

學習辨別自己的思想模式

以下是一些建議,如何辨別我們的思想取向,並更新我們的心跟隨基督,而不是我們的舊本能肉體模式。

1.慢下來

由於我們的思想會導引我們得出永恆後果,故此不宜倉猝作出任何想法和意見。首先,我們必須培養自我訓練的能力,好讓我們的思想能慢下來,可以思量如何對事情回應。

心無知識的,乃為不善;腳步急快的,難免犯罪。」《箴言》第19章2節

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箴言》第15章28節

2.尊敬神以祂為首

聖經告訴我們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這關乎尊敬神,選擇祂的方法,超過人來的壓力使我們返回舊的思想模式。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第9章10節

懼怕人的,陷入網羅;惟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箴言》第29章25節

3.養成一個習慣與聖靈一起檢查我們的思想

我們有時不先想一想我們所思想的。反過來,我們當中有些人傾向會想得太多。兩者對我們都是無益的。

較好的方法是尋求聖靈,引導我們進入我們的思想模式。祂會告訴我們許多大而隱密的事情,當我們呼求祂。神是我們完美的老師。

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將你的路教訓我!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因為你是救我的神。我終日等候你。《詩篇》第25篇4-5節

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耶利米書》第33章3節

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馬太福音》第23章1,8節

例如,我們可以如此問:

  • 「聖靈,這意念是否從祢而來?」|《約翰一書》第4章1節:「親愛的弟兄阿,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
  • 「聖靈,為何這些事情/評論/地點/行動使我覺得有種負面情緒?是否有什麼潛意識的童年創傷,需要祢的醫治和復元?|《詩篇》第94篇19節:「我心裡多憂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歡樂。」
  • 「聖靈,為何我害怕信靠祢?我的心誤信什麼謊言?」|《提摩太後書》第1章7節:「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以弗所書》第5章8-10節

4.植入自動篩選系統

有好些思想模式肯定不是出於神。這是很容易辨別的。包括以下的例子:

  • 恐懼《提摩太後書》第1章7節:「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 懷疑神《路加福音》第24章36-38節:「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耶穌說:你們為甚麼愁煩?為甚麼心裡起疑念呢?」
  • 定罪或咒詛《羅馬書》第8章1節:「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
  • 報復和如何「取得公平」的意念《羅馬書》第12章17-19節:「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 任何激起憤怒和苦毒的事《希伯來書》第12章15節:「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
  • 想死和自殺的念頭《傳道書》第7章17節:「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另一種檢查我們思想的方法是,看我們的意念能否結出聖靈的果子。事實上,我們每一個的心所接受的意念,應該得著神的平安,當我們植根在耶穌基督裡面。祂必支持我們,即使這世界散發許多混亂、衝突和敗壞的信息。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第4章7節

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詩篇》第55篇22節

5.學習向神問「如何」而不是「為何」

有一個良好的習慣要培養的是求問神「如何」是祂的旨意,而不是要求祂為自己辯護及證明祂自己。我們求問祂的計劃是沒有錯,但若我們的態度是指責,如此,我們可能須要辨明那些思想模式的出處。是不是有一些創傷或對神的怨恨,我們必須向祂認罪,祈求祂的醫治和饒恕?

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並且只是問祂為何是徒然的,因為我沒有能力去理解,除非我們回顧過去的前幾年。這是為何我們只被要求簡單地順服,並蒙福地跟隨祂。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以賽亞書》第55章8節

耶穌說:是,卻還不如聽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加福音》第11章28節

6.選擇我們想些什麼

呈獻給耶穌基督的思想生活不會「失控亂闖」。相反,我們會自我控制所思所想的。換言之,我們會選擇想及一些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不是咒詛的。這是當我們發現心靈充滿從神而來無法理解的平安。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以弗所書》第4章13-14節

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腓立比書》第4章6-9節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