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有條件地接納的創傷

醫治 / 雙親關係
當我們的心靈感到充份被接納,我們會經歷深刻的安息和平安。作為成年人,我們能適應大多數類型的拒絕。可是從父母而來不足的接納,這感覺我們是最難克服的。

(English > Crippling effects of conditional parental acceptance | 简体中文 > 被父母有条件地接纳的创伤)

 

被父母有條件的接納

父母有條件的接納是一種微妙的拒絕模式,也具有類似被徹底放棄的有害長期影響。它是缺乏對我們作為一個整體本質的肯定。我們被告知,有些我們的一些部分是被接納,但其他卻不是。作為具有個人天賦的個體,我們缺乏作為完整的認同。

人們的父母持續地,推動我們要超越我們的天賦,或常常在成長期,拿我們與其他孩子作比較,會助長一個內在聲音說:「我是不夠好。」當一個孩子捧著一個很辛苦才贏得的運動奬杯回家,他的父母卻對他說:「為何你沒有打破紀錄?」「為何你不能像你的表兄弟做得那麼好?」或是「為何你不把數學和科學成績做得更好?」

我們可能在理智上明白父母對我們深深的愛,卻不會感受到被完全接受或無條件地被愛。

當這種童年經歷不斷重演,會製造一個內在的沮喪,形成一種不安全、不公平、嫉妒、憤怒、憂傷,甚至抑鬱的意識。我們當中有些人可能會批判、咒詛或憎限我們的父母,卻未理解這會導致我們靈性的死亡(咒詛)。

凡咒罵父母的,總要治死他;他咒罵了父母,他的罪要歸到他身上。(罪原文作血;本章同)《利未記》第20章9節

這類缺乏父母完全的肯定,往往會世代相傳,在競爭激烈的文化中是顯而易見的。

父母是我們建立的第一段關係

每個人都要與其他人産生聯繫。研究顯示當我們的大腦,與別人建立聯繫時會發出喜樂的信息。另一方面,社會排斥(實在或感知)的情感創傷會痛似身體被毆打。

我們最先明白聯繫的意思是從父母而來。他們是主要「教導」我們是否值得聯繫,並如何取得肯定和接納。

若我們不斷地經歷到,從父母而來無意的、溫和的或攻擊性的拒絕形式,我們在年輕時就會吸取錯誤的教訓。我們之中許多人會最終感覺被孤立,孤單、不值得、被困和被遺棄。我們對自我認同産生了歪曲的看法-以及如何獲得最終被接納和愛。

不敬虔的應對機制

處理我們的痛苦,我們會說服自己「我還好」並找到應對方法。傷痛的回憶、言語和痛苦被埋藏在我們的身體內,直至我們交託給耶穌,才得到祂溫柔和慈愛的醫治。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篇》第34篇18節

在突破明白神真正如何看我們之前-珍貴的、美好的和值得的-我們會花多年的時間發展破碎的「內在劇本」,去應對我們的痛苦。這些劇本極具威力,驅使我們製造不敬虔的情緒和思維方式。可悲的是,即使我們是真的渴慕跟隨神,但這些潛意識通常會壓倒我們。

內在劇本的發展 形成一些不敬虔的行為
「我不覺得被完全接納。」(潛意識的) 憤怒、苦毒、妒忌、煩躁
「我會向你展示我是值得被接納的。」 傲慢、競爭、完美主義、驕傲,對權力和地位的慾望
「我要使別人也感到被拒絕。」 虐待、霸凌、暴力
「我會自我治療被拒絕的感覺。」 上癮、濫藥、濫交、色情、另類的性經歷
「我不會再冒險被拒絕的。」 認可成癮、恐懼被遺棄、恐懼脆弱、取悅人們、拒人千里
「我不接受自己/我的人生。」 抑鬱、自我譴責、羞恥、自殺念頭

三個例子

所有內在劇本,都妨礙我們與天父的關係,因為它們是基於自己的應對方式。不管何時我們遇上困難,我們歷年來所接受的「訓練」,會立刻連結上我們的應對機制。我們不理解為何我們不首先奔向神的安慰、旨意和引導,卻在自動駕駛模式下與我們的舊模式一起巡航。如此的應對機制成為我們的咒詛。

1.「我會把事情做好。」

我不能控制或預測父母對我的愛。但當我對別人施加權力,或使事情的情況變得更好,我會感覺良好。當情況在我的標準看來是優秀或完美的時候,是多麼的棒。

存有內在劇本的信徒會這樣說:「我會把事情做好」,希望順服神和事奉祂,但不願冒失望之險。我們對教會工作者、基督教徒和宣教士有某種期望。我們傾向聚焦在「把事做好」,多於「首要愛人」。我們要處於領先地位。當其他人不明白或遵守我們的標準,我們就會感到沮喪。我們盡全力奮鬥,仍然未被瞭解或完全接納。最終,我們多麽睏倦和疲累。我們覺得為神「做了這麼多」仍不覺得與祂親近。

這是表現慾之靈的咒詛。

2.「我用自己的方法尋找愛。」

我從未感到愛和被接納,但我知道它就在這附近的某處。只要我去找它。我會朝著任何能帶給我人類的愛的方向前進,是我目前所缺乏的。

基督徒相信:「我會用自己的方法找到愛」,幾乎是可以為了愛和被接納做仼何事。性的純潔是一個持續的爭戰。我們要成為受歡迎的,在事奉工作上被接納和羨慕。我們在人面前有戒心,但不把真相說出,因為恐怕別人不喜歡我。我們聽到其他基督徒談及神是如何滿足他們,但我們只是感覺不到神的愛能滿足我們。我們真的相信,只有當我們找到另一個愛我們的人,才會覺得滿足和豐盛。這引致對配偶和婚姻不設實際的期望。因為我們渴望「感受」愛,而先向神作出奉獻,就只是強調感覺而不是愛。

這是愛情偶像的咒詛。

3.「我會把自己藏起來。」

我的一生都是孤獨的。因為沒有人明白我,為何我要冒險顯露自己?我要隱藏自己的真情感和渴求,不讓仼何人進入我的世界。我會戴上一個面具,及找其他方法活下去。

有內在劇本的信徒會說:「我會隱藏自己」因在基督徒圈子裡會感到尷尬,我們被召是要彼此認罪、並彼此鼓勵先尋求神。當人們想瞭解我們,和我們保持坦誠的對話時,我們會感覺不安,我們不大確定自己或我們的人生方向,只好在外面築一堵「高牆」,因此無人見到我們裡面的孤獨、害怕和空虛。我們養成一個躲避神的習慣,因我們不肯定祂是否完全接納我們。我渴想聯繫,但同時卻害怕它。

這是個獨立之靈的咒詛。

被接受和心靈安息的唯一來源

神是完全的愛的唯一來源。神的愛是何等完全,因祂首先為我們付上罪的贖價,明白我們作為有罪的人的弱點和缺陷。不單如此,祂忍受裸露的羞辱,被釘十架顯明祂明白我們的痛苦-前無古人。

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第5章7-8節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希伯來書》第4章15節

讚美神,因我們所事奉的是一位不可言諭的天父,祂不會留下我們獨自受苦。我們的救贖主允許祂自己被拒絕和離棄,因此祂能進入我們的痛苦中與我們同在。祂真的是一位滿有憐憫的神。

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埃及記》第34章6節

不設實際的期望

有時,我們先天的渴求是被接納,正如我們天父接納我們一樣,會使我們與地上父母對我們的期望產生混淆。這簡直是不設實際的。沒有人可以全時間把事情辦得完美。當我們轉向人們以求靈魂深處得滿足,我們就把他們變成我們的偶像。

讚美神,因祂呼召我們單單轉向祂作為我們的父親,不要叫任何地上的人作父親(父母)。讓我們的生身父母擺脫完美的束縛,反正他們不會達到我們所要求無條件的愛。

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第23章9節

藉耶穌基督得醫治

許多人不知道我們的生命受潛意識支配。缺乏自知之明會妨礙我們把不敬虔思想交給神,直至有人引導我們明白真理。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何西阿書》第4章6節

1.確認我們內在小孩的創傷

我們的父母不經意地對我們不斷的疏忽、自私、苛刻。我們的家庭文化甚少能正確地代表神完全的愛。我們經常犯上惡待自己的錯誤,是基於父母如何對待我們。

因此,讓我們確認和對我們內在小孩表現出同情心。請聽耶穌在《馬太福音》第19章的指示,不要讓成人的「我」禁止那內在小孩的「我」到耶穌那裡得到愛和醫治。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太福音》第19章14節

神有無限的憐憫和信實。祂為我們犧牲最寶貴的兒子,顯明祂覺得我們是值得這個極大的代價。

主啊,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詩篇》第86篇15節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第15章13節

請參閱:《父母帶來的創傷需要被醫治

2.確認我們受壓的感受

童年憂傷像是情感的腫瘤。即使我們忽視它也不會消失,它們只成為我們沈默的殺手。

為求醫治和挪走我們過去的童年憂傷,對我們來說要面對它們-不企圖埋藏或逃避。否則,我們仍停滯在童年看法,以致繼續在許多事情上反應幼稚。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歌林多前書》第13章11節

我們必須確認我們父母的行為是不必要、刺傷和沮喪的,不管他們有意或無意。老實說,我們不會背叛或不尊敬他們。相反,我們最終要停止背叛自己和不尊敬自己。我們必須停止對自己說謊以期掩飾自己的感受。說謊是含有許多有害後果的罪。

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詩篇》第34篇13節

請參閱:《壓抑情緒是不敬虔和有害的

3.確認我們需要醫治

我們必須確認自己的軟弱,不能糾正童年的錯誤,只有神能拯救和安慰我們。當我們感到筋疲力盡、破碎和空虛,我們需要神的聖靈醫治和充滿,才能成為完全。神充份瞭解我們,而願意溫柔地撫摸我們的內心深處,醫治我們內在的創傷。

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篇》第27篇10節

4.與一位敬虔的信徒一起認罪和懺悔

從一位敬畏神的弟兄姊妹中經歷被接納,是踏上得醫治的第一步。我們可以對一位被確認為敬畏神的信徒朋友,坦誠說出有關自己的童年,和所忍受的創傷。跟他/她一起禱告,並求聖靈引導我們在神面前痛悔認罪。毋用客氣或強忍情感和眼淚。如有需要可放聲大哭。我們必須讓自己隱藏的情緒傾倒出來。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第5章16節

請參閱:《認罪得自由

5.轉離我們的應對機制

然後,我們可以悔改潛意識的應變機制,它如何阻止我們在過去投靠神的幫助。求神饒恕我們,為把恐懼交託給自己編寫的內在劇本,而不是把它們交給祂溫柔的呼喚聲。求聖靈給我們一個新的心和新的靈,因此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跟隨祂。

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以西結書》第36章26-27節

我們同時也須要更新我們的心靈,把心思意念交給神,以至能想祂所想,行耶穌所行-充滿祂的愛、力量和自制。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第12章2節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第1章7節

6.瞭解父母的成長期

我們對父母的大部份瞭解,都是基於我們出生後所觀察到的。這是歪斜的,一維視角。實在還有許多才造成今日我們的父母。

若我們從未如此做過,我們應該花一些時間,分別寫下我們父母的時間列表,記下他們從出生至成長期和經歷。然後閉上自己的眼睛,設身處地想像他們是如何成長過來的。如此,我們的眼睛會被打開,就看到他們為何會如此辦事的原因。我們會瞭解他們的行為是被他們童年經歷所驅使。那些未經歷過從父母而來完全的愛和接納的,不會知道如何給他們自己的兒女們展示。加上,我們父母背負著由祖父母而來的破碎靈魂擔子愈大,父母愈發把它們傾倒在我們身上。

愚昧人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箴言》第18章2節

7.確認神為我們選擇父母,為批判悔改

大多數我們的父母沒有像我們能接收到全球性的信息。我們因此要感激他們已經極盡所能,運用他們有限的情感資源和資訊,可是我們往往批判他們所作的錯誤。此外,我們必須確認是神,因祂最高的旨意為我們選擇父母。我們有許多事情可以向父母學習,包括正確或錯誤的-因兩者都有神的旨意在。

若我們曾犯批判、咒詛和憎恨我們的父母,或甚至是對神自己;應在此刻悔改,求我們天父的赦免。

8.禱告、饒恕和祝福

然後我們可以為父母禱告,奉耶穌的名釋出無條件的愛和祝福給他們。我們如此行為是要跟隨耶穌,不是跟我們父母的破碎道路。經過祂所有的苦難,耶穌從不向批判、憎恨或報復等試探低頭。祂教導我們「轉過另一邊臉去」,然後再給我們示範,如何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祂的榜樣值得我們跟隨,而不是我們父母。

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希伯來書》第2章18節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第5章38-39節

當我們饒恕和祝福我們的父母,我們會經歷一種情緒重擔的超然釋放,因為一旦我們效法神的榜樣並表明自己是真正的祂的孩子,聖靈就會醫治我們。

9.與我們的父母進行成人對話

神為我們父母選擇我們,正如給我們選擇父母一樣。因此我們應該考慮運用成年人的對話,熏陶和尊敬我們的父母。我們可以:

  • 感謝他們為供應和養育我們的犧牲
  • 為他們要面對自己的困難而表示欣賞之情
  • 談及一些他們做得好的事情,也有些是帶給我們痛苦的行動
  • 讚美神,因祂幫助我們得醫治
  • 讓他們知道我們不再對他們有任何怨恨
  • 邀請他們一起禱告及把我們的家庭交託給耶穌基督

唯一正確的是給我們父母一個機會,認識到他們的行動對孩子們的後果。我們不能期望父母會奇蹟地自我改變。通常,他們必須欣賞我們的勇氣和智慧,用愛心對他們的生命說出誠實的話。若我們的父母願意聆聽我們,我們之間會發展一種深切的親密和深刻的相互瞭解,是我們非常渴求經歷的關係。

10.歡慶世代遺傳的痛苦在我們之間終止

以神的恩典和饒恕,我們會成為終止世代痛苦和拒絕的一代,它們曾感染我們的家族脈絡。讓我們作為那一位終止我們家庭不健康互動的人。藉著順服和跟隨耶穌的榜樣,我們會把痛苦化為勝利,見證神在破碎的世界上救贖大功的愛。

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這代要對那代頌讚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詩篇》第145篇3-4節

給真正的耶穌門徒具價值的訓練

神是個好父親,不會容許我們在沒有祂較高的旨意和祝福下經歷困難。

我們必須在世上學習抵抗拒絕,尤其是我們希望作為耶穌的真門徒。耶穌警告我們會被世界憎恨,當我們選擇順從祂而不是世界的規範。誰能比我們在世上的父母更好地提供訓練來抵禦和克服世俗的拒絕?

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或作:該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約翰福音》第15章18-20節

請參閱:《給我們帶來痛苦的「毒」父母

請參閱見證:《耶穌醫治教師渴求被接納的心

耶穌醫治教師渴求被接納的心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