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拒絕會導致我們因痛苦而形成的偶像
神經科學表明,社會排斥會引發與身體創傷類似的大腦信號,感覺似是真實的,但我們會記得被拒絕的創傷比身體的創傷更甚。當未復元和未承認被排斥的記憶會導致屬肉體的傷痛,一旦發展下去便會與神為我們預備的旨意相違背。
(English > Rejection can lead us to form idols out of pain | 简体中文 > 被拒绝会导致我们因痛苦而形成的偶像)
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做所願意做的。《加拉太書》第5章16-17節
沒有人能逃避社會的排斥,甚至耶穌
我們對社會聯繫的需要,猶如對食物和居所的基本需要。但因為我們居住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沒有人能逃避社會的排斥和遺棄-甚至耶穌。
- 耶穌被一班與祂一起成長的人排斥|《路加福音》第4章28-29節:「會堂裡的人聽見這話,都怒氣滿胸,就起來攆他出城,他們的城造在山上;他們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
- 耶穌被不明白祂是誰的人排斥|《馬太福音》第8章34節:「合城的人都出來迎見耶穌,既見了就央求他離開他們的境界。」
- 耶穌被宗教領袖們排斥,並要殺祂|《馬可福音》第14章1節:「過兩天是逾越節,又是除酵節,祭司長和文士想法子怎麼用詭計捉拿耶穌,殺他。」
- 耶穌暫時被祂的父神離棄,因為祂擔負著我們的罪|《馬可福音》第15章34節:「申初的時候,耶穌大聲喊著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繙出來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我們低估了社會排斥的真實和痛苦的影響
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感到不受歡迎和不被歡迎。或許我們的父母被他們的困難困住,而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問題。或者他們會過份苛求和緊張。又或許我們沒有想要的樣貌,所要的性別、資格,或金錢。我們一定是被剝奪了發表意見的權利,或者因為我們的選擇而受到羞辱。
人生早期受社交排斥或離棄是最具破壞性的,因它們可以一輩子對個人的自尊心産生負面的影響。
由於我們只從十多歲時學習到明白,調節和表達我們的情感,我們會帶著童年時的情感創傷(由出生到12歲)是我們不自覺的。通常,這些創傷是由我們父母、老師和監護人有意或無意中造成的。
若我們幼年時沒有被教導如何表達情感,我們仍會活在焦慮、無助、孤立、不值得和羞愧中,因為我們不知道那些情感話語的來龍去脈,永遠無機會表達出來。我們或許被教導認為成年人總是對的,取代哭泣,我們應該快樂和感恩為著我們所擁有的。結果,我們學會那不好的感覺是正常的;凡被拒絕、不被愛,都要接受當作是公義的。若我們容許忠實地表達,我們是感覺到被社會排斥和離棄。
當未治癒,那被排斥或離棄的情感,會繼續影響著我們的決定和行動,一生之久。它們成為我們所做事情的潛意識但強大的驅動力,而最終決定我們有什麼樣的傾向。
神不拒絕我們當我們全心全意尋求祂
讚美神,因祂是百分百全時間滿足我們對深切聯繫的需求。祂永不拒絕我們,因為我們盡心尋求祂。神應許永不把我們趕走。相反,即使我們自己的父母拒絕或拋棄我們,祂也會接納我們。
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第29章13節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翰福音》第6章37節
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篇》第27篇10節
- 神垂聽我們一切的呼求|《詩篇》第22篇24節:「因為他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他就垂聽。」
- 祂靠近傷痛的我們|《詩篇》第34篇18節:「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 祂永不丟棄我們|《約翰福音》第14章18節:「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
- 祂記念我們的痛傷和眼淚|《詩篇》第56篇8節:「我幾次流離,你都記數;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這不都記在你冊子上麼?」
- 祂會向我們顯現當我們遵守祂的誡命|《約翰福音》第14章21節:「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 祂會撫慰我們的心靈|《詩篇》第94篇18-19節:「我正說我失了腳,耶和華啊,那時你的慈愛扶助我。我心裡多憂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歡樂。」
- 祂會醫治我們情感的創傷|《詩篇》第147篇3節:「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
- 祂會供應我們所需|《以賽亞書》第41章17節:「困苦窮乏人尋求水卻沒有;他們因口渴,舌頭乾燥。我─耶和華必應允他們;我─以色列的神必不離棄他們。」
- 祂會在前引導我們|《申命記》第31章8節:「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他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
何等奇妙!有一位天父,祂就是這一切,而且更多!很可惜,許多人的內心深處仍掙扎於相信這真理,因為他們仍然徘徊於被拒絕的感覺中。
既是這樣,還有甚麼說的呢?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馬書》第8章31節
這過去的創傷能敗壞我們的心
痛傷有難以形容的力量,以兩種主要方式之一來驅使信徒。
第一方面,我們會聆聽和跟從神,把我們的焦慮和創傷心靈交給祂,讓祂恢復和醫治。過程中,我們從被拒絕的痛苦中得自由釋放,跟着我們的身體也消除痛楚。
然而,我們的大多數人聽從自己的痛苦,因為不知道其他更好。我們的痛苦開始支配我們的反應,因為身體仍然被奴役於「服從它的激情」。結果,我們容許未解決的創傷變成偶像,妨礙我們對神存著小孩子般的信心,就像以下的例子所展示的。
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所以,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慾。《羅馬書》第6章6,12節
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馬太福音》第18章3-4節
1.神的話:仁慈地糾正和輔導別人
神造我們要和別人有聯繫。那拒絕的刺不能停止我們想有所屬。我們只是變得害怕提出渴求。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渴望別人喜歡我們,並喜歡和我們在一起。因此,我們有些人就會做些事為取悅他人。有些人不會善意和敬虔的指引和糾正我們,使就我們聽來非常像拒絕-即使它並不是。我們的心變得高度敏感,並且把許多事情更個人化,以為是我們必須做的。我們或許也會覺到很難接受神的管教,祂訓練我們為我們的好處,可是我們誤把祂的管教當作拒絕和離棄。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或作:當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以各樣的智慧),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歌羅西書》第3章16節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各書》第5章19-20節
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以弗所書》第4章25節
2.神的話:互相饒恕彼此的傷痛
每一件新事件都會引起劇烈的情感痛苦。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痛苦擴大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處理好從前就已存在的創傷。擴大的創傷造成的後果,使我們難以饒恕他人,也看不見自己的罪的重要。若是有問題,總是歸咎於別人的錯。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第3章13節
3.神的話:用愛心彼此服事
我們被教會社群吸引,是因為他們滿足了一種深層的被接納的潛意識的需要。我們或許不知道,我們的信心是放在聯繫教會的人士身上,而多於與神相連。我們為自己的渴求服事他人,而多於出自豐富的愛心。
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加拉太書》第5章13節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第10章27節
4.神的話:接納和不論斷別人
為了避免被拒絕或再受創傷,我們潛意識地對別人設立高的標準。我們迅速論斷他們,因而難以對那些有缺點和在掙扎中的人,傳遞恩典或接納的信息。我們批評和論斷別人的錯,包括教會內的朋友和領袖們,沒有瞭解清楚就急於指責他們,皆因自己不想冒受創傷之險而讓不完美的人再接近自己。然而,這表示我們永不會真誠地讓任何人進入我們的生命裡。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羅馬書》第15章7節
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羅馬書》第14章13節
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以弗所書》第5章21節
領受神醫治的障礙
神要醫治多年來所看不見,被別人在我們內心所造成的創傷。祂一點都不像那些傷害我們的人。祂是慈愛、柔和、憐憫、關心和完全的神。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第11章28-29節
神想要從痛苦的捆縛釋放我們,正如那些遭拒絕和被遺棄的痛苦。然而,我們當中仍有很多人因某些誤解受阻。
1.確認拒絕
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受。我們的情感會被認為是真實的受傷,而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若我們被那些好意或受我們尊敬的人傷害過,卻不想責怪他們,那麼就很難向自己承認曾受過傷害的事實。
承認自己感覺被拒絕,並不意味我們指責那些真正關心我們做好或做壞的人。我們只要承認那受傷的感受仍藏在我們裡面。例如,若有以下的情況,我們要對自己忠誠:
- 感覺我們的性別不被接受
- 感覺我們的能力不被接受
- 感覺我們的外表不被接受
- 感覺自己的選擇不被接受
- 沒有感到被肯定
- 感覺不被鼓勵
- 沒有感到指導和栽培
- 感覺沒有說話的權利
- 沒有感到身體接觸的熱情
- 感覺缺乏安全和保護
- 感覺不到真正的饒恕
- 沒有感到被需要
- 沒有感到個人被認可
2.相信神也會拒絕我們
若我們不確認自己被拒絕,這種潛在的情感將會污染我們和神的關係。我們感到不值得,和在神面前不受歡迎,即使事實並非如此。耶穌認為我們有價值,值得為我們死。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第5章6-8節
可悲的是,我們陷入誤信以為我們必要多做一些事,才配得神的愛和接納;很難相信神更致力於拯救我們勝於定我們的罪。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審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翰福音》第3章17節
3.傷痛被浪漫化
某類詩詞、歌曲,和悲哀的故事都把創傷和痛苦浪漫化。我們錯誤地崇尚堅忍,教導我們要忍受困難,不表達情緒和不埋怨。這可以幫助我們應付與人的關係,卻不是與神的關係。神想我們把苦情向祂傾訴,告訴祂所有我們的困難。
(大衛在洞裡作的訓誨詩,乃是祈禱。)我發聲哀告耶和華,發聲懇求耶和華。我在他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陳說我的患難。《詩篇》第142篇1-2節
人們在傷痛偶像下,傾向透過墨鏡看事物。有些人會關注世界的不公,重述過去的委屈,好像剛剛發生一樣;並生活在其他人必須為他們做正確的事情的權利感中。而不是活著像基督的得勝者,戰勝邪惡,他們繼續活像這個世界暴行的受害者。他們甚至幻想有一天報復,不曉得已經墮入撒旦的試探裡,誤用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恩賜。
我們必須不被這些謊言和試探戰勝。耶穌來醫治我們的創傷,並恢復我們的豐盛;不是沈浸在過去,浪漫化我們的傷痛,並喝下撒旦在我們傷口灑下的謊言和毒藥。
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篇》第147篇3節
請參閱:《請向神宣洩而不要向人》
4.懷疑神會承受我們的痛苦
神不想我們承擔情感的重擔即使是一分鐘之久-給我們一張插圖顯示我們可以把一切焦慮拋給祂。神應許挪去我們痛苦的重擔。我們許多人都懷疑祂會百份百做到祂所應許的。神的話提醒我們須要謙卑交託「在全能神的手」,而不是我們(錯誤)的偏見。
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彼得前書》第5章6節
5.判斷神
我們當中那些被嚴重傷害的人通常會找個理由,或找個人來埋怨。有時那對象就是神。
神並沒有創造痛苦的世界,是人為的。人類易於延續痛苦並傷害他人,而不是行出愛和仁慈。否則,耶穌不用來世上施行醫治。
當痛苦歪曲我們的判斷,使極之難看清事物,讓我們容易被撒旦誤導,判斷神是不公正,不仁慈和殘忍的。當我們無意中陷入這種對神謬誤的譴責,我們是選擇站在撒旦的一方。這是極大的一宗悲劇,因為只有神能復修、支持和堅固我們。撒旦只會繼續不斷地敗壞我們。
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得前書》第5章8-10節
6.誤用同情心的恩賜在自己身上
神創造我們賦予深厚的感情。耶穌自己對受創的和傷心者是富有同情心。祂與人同哭。這種憐憫恩賜的力量非常強大,當我們運用在受創傷的人身上,會帶給他們仁慈的關心和安慰。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第12章15節
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那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耶穌哭了。《約翰福音》第11章33-35節
這恩賜被虧損是當我們專注在自己的痛苦及其他人的冒犯,而忽視自己的過犯和別人的痛苦。我們看不見別人的情感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痛苦。
當我們尚未處理好自己的傷痛,我們變得害怕感受別人的感受。如此,我們退後以切斷我們的情感,並扼殺我們同情的恩賜。這使我們困在永遠無法治癒的痛苦裡,變成了一個偶像妨礙我們饒恕別人,並且領受神的救贖。我們不能嚐到耶穌應許我們的豐盛生命,單單因為我們忘記到祂那裡得醫治。
請參閲見證:《耶穌向風險管理經理揭示他隱藏的驕傲》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