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對種族主義的回應
《啟示錄》重複描述天堂上如何充滿來自各國、各族和各種文化的信徒們,他們都團結一致敬拜耶穌,那位為祂的國度贖回了他們。相反,在地上的情況卻很不同。我們彼此有著深刻的分歧和偏見,種族歧視只是其中之一的例子。
(English > Responding to racism as followers of Jesus Christ | 简体中文 > 耶稣基督的跟随者对种族主义的回应)
他們唱新歌,說: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啟示錄》第5章9節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啟示錄》第7章9節
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飛在空中,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啟示錄》第14章6節
人類最初是從一本造出萬族
我們每一個都是照神的形像被造,並且都從亞當而來,是原始人類的「原型」。
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世記》第1章26-27節
他從一本(有古卷作血脈)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使徒行傳》第17章26節
最初只有一個合一民族,有共通語言,直至巴別塔事件,當時民眾要像神,要用自己的實力到達天庭。神本該因他們的不敬和悖逆滅絕他們,但因祂的恩典,神把他們分散成為不同種族、言語和地域,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說:來罷!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創世記》第11章1,4-9節
儘管如此,這一直是神的旨意,要我們以禮對待外國人,愛他們如同愛我們自己。我們的文化,言語和社會差異,永不應成為愛和尊敬別人的障礙。
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未記》第19章32-34節
事實上,神的話重複地提醒我們不可表現出任何偏袒。(例如:《申命記》第16章19節,《箴言》第28章21節,《羅馬書》第3章22節,《羅馬書》第10章12-13節,《加拉太書》第3章28節,《使徒行傳》第10章34-35節,《羅馬書》第1章16節,《歌羅西書》第3章10-11節,《歌林多前書》第12章12-13節,《提摩太前書》第5章21節,《雅各書》第2章1節,《雅各書》第2章9節)
不可屈枉正直;不可看人的外貌。也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叫智慧人的眼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申命記》第16章19節
這些提醒幾乎與愛別人的命令一樣多。(例如:《約翰福音》第13章34節,《約翰福音》第15章12節,《約翰福音》15章17節,《羅馬書》第13章8節,《羅馬書》第12章10節,《帖撒羅尼迦前書》第3章12節,《帖撒羅尼迦前書》第4章9節,《彼得前書》第3章8節,《彼得前書》第4章8節,《約翰壹書》第3章11節,《約翰壹書》第3章23節,《約翰壹書》第4章7節,《約翰壹書》第4章11節,《約翰壹書》第4章12節,《約翰二書》第5節)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第13章34節
為何我們需要那麼多警告反對偏見和偏愛?因為偏見捆綁我們的潛意識,由於對亞伯所犯的罪的後果。惟有治死自己,呼求耶穌拯救,使我們成為新人,才能夠改變自己用神的愛去愛別人。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第2章20節
每個人生來都有偏見
種族歧視不單限於對個人的膚色,它也包含對一個民族的習俗、價值觀和言語的某些偏見。甚至我們生來是瞎眼的,我們仍然會有這些種族偏見,是隨著我們的成長而來。
這偏見不僅只傳給下一代,但同時本能地植入我們的內心,從我們在母親的子宮時起。每個嬰孩開始聆聽和學習,各自家庭的母語,出生7個月之後就會懂得分辨出外語。我們都對自己的母語和族裔潛意識地感覺安全和舒適。可以說,這是今天仍繼續的巴別塔效應的影響。
若我們在年幼時從未被教導如何尊重他人,我們會受這世界規範的影響-以至於我們被自已潛意識的種族歧視所蒙蔽。
聖經對此有一些嚴厲的警告。例如:
- 我們觀看含有貶低種族形象的電影,已經不再被譴責為這是分裂和錯誤的。|聖經警告我們:「親愛的弟兄阿,你們要記念我們主耶穌基督之使徒從前所說的話。他們曾對你們說過,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不敬虔的私慾而行。這就是那些引人結黨、屬乎血氣、沒有聖靈的人。親愛的弟兄阿,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大書》第1章17-21節
- 我們當作是一種「娛樂」,開玩笑嘲諷別人的口音、名字或衣著等。|聖經警告我們:「你們向誰戲笑?向誰張口吐舌呢?你們豈不是悖逆的兒女,虛謊的種類呢?」《以賽亞書》第57章4節
- 我們避開某種社群的人,因為已經習慣以某種方式看待他們。|聖經警告我們:「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約翰福音》第7章24節
- 我們忽略在我們中間的少數民族的艱辛,並視而不見的。|聖經警告我們:「你當為啞巴(或譯:不能自辯的)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你當開口按公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的辨屈。」《箴言》第31章8-9節
種族歧視非常融入我們社會的結構。只需考慮種族主義、種族隔離區,種族偏見的歷史書籍的盛行。新的恐懼症導致我們恐懼因外族人而失去職業,而家庭偏見意味著有些人因與外族人通婚而被拒絕。殖民主義鼓吹一種看法,是統治者的種族一定比他們殖民地的民族更優秀。
無人是種族色盲的。讓我們在此稍停片刻,測試一下自己的內心-我們認為哪個種族更有可能是:
- 不誠實
- 粗糙的
- 懶惰
- 粗魯或太吵鬧
我們的任何回答本質上是種族主義者?
種族歧視始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潛意識。任何一種歧視都是罪,即使我們不對他們採取行動。神會審判我們內心隱藏的行為。
但你們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為犯法的。《雅各書》第2章9節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道書》第12章14節
耶穌來是要揭穿歧視
我們敬拜一位救主,「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以賽亞書》第53章3節
例如:
- 耶穌的母親與約瑟結婚之前已經懷孕,祂不是祂世上父親的兒子。他本來是被約瑟拒絕的。|《馬太福音》第1章18-19節:「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他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的羞辱他,想要暗暗的把他休了。」
- 祂住在被輕視的地區。|《約翰福音》第1章46節:「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
- 祂被看來只是一個木匠的兒子,不是神的兒子。|《馬可福音》第6章3-4節:「這不是那木匠麼?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麼?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麼?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是因他跌倒)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
- 祂因祂的身份被嘲笑和欺凌。|《馬太福音》第27章27-31節:「巡撫的兵就把耶穌帶進衙門,叫全營的兵都聚集在他那裡。他們給他脫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紅色袍子,用荊棘編做冠冕,戴在他頭上,拿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裡,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阿!又吐唾沫在他臉上,拿葦子打他的頭。戲弄完了,就給他脫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帶他出去,要釘十字架。」
神揀選世上卑微和被輕視的,好叫那些驕傲的謙卑。祂接受及與那些被標籤為「罪人」的一起用膳,甚至與一個撒瑪利亞人說話,那種人是被猶太人輕蔑稱之為「狗」或是「雜種」的,由於他們的祖先是猶太人和亞述人的雜交。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歌林多前書》第1章27-29節
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加福音》第15章2節
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翰福音》第4章9節
是撒但誇大我們的分別
耶穌來用自己的生命拯救每個種族和民族。每一個國家民族對祂都是有價值的。耶穌要潔淨我們成為祂的子民,與祂合而為一,且彼此相愛。
他為我們捨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提多書》第2章14節
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以弗所書》第2章14節
然而,撒但引誘我們輕蔑和鄙視其他族群。我們是被刺激誇大我們對別人負面的看法,論斷和詛咒他們,而不是在神面前謙卑自己,尊重他人,以愛聯繫,合而為一。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馬書》第12章10節
撒但對人類使用一種關鍵的策略,就是激起我們彼此之間戰鬥、互相殘殺;因此我們不能聯合起來抵抗牠。我們必須記住當我們看不起別人,鄙視、嘲笑,或偏袒其他族裔,我們實際上是被撒但玩弄於手掌之中。
若一國自相分爭,那國就站立不住;若一家自相分爭,那家就站立不住。若撒但自相攻打分爭,他就站立不住,必要滅亡。《馬可福音》第3章24-26節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第10章10節
若我們成為種族主義的目標,我們將如何應對?
神不偏待人,若我們真的是神的兒女,我們必須對別人彰顯祂的公正。但若我們處於種族主義歧視、憎恨和攻擊的接收端,怎麼辦?當我們遇到種族主義時,會變得更加不和諧,相互尊重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對比似乎很鮮明。
因為神不偏待人。《羅馬書》第章11節
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得前書》第1章17節
1.要記住耶穌也如此受苦
我們當中有些人差不多每天都遇到上種族歧視的髒話和輕蔑。當我們選擇仁慈地看輕這些事情,我們必須同時小心我們的心靈,因為那些影響在我們的內心,是非常真實且不能否認的。
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言》第19章11節
感謝神,因耶穌來世時,祂選擇一條受苦的路。祂也成為被辱駡、嘲笑、社會歧視,和人身攻擊的對象。祂向我們表明,當我們受著其他人傷害時的不安、痛苦和憂傷,祂會同情我們。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希伯來書》第4章15節
當我們謙卑尋求祂,神會聆聽我們的呼求。事實上,祂指示我們把焦慮通通卸下給祂,並將我們的情感重擔也一併交給祂。
謙卑的人看見了就喜樂;尋求神的人,願你們的心甦醒。因為耶和華聽了窮乏人,不藐視被囚的人。《詩篇》第69篇32-33節
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得前書》第5章6-7節
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詩篇》第55篇22節
我們也可看到祂儘管經歷這一切,耶穌從不報復。我們的救主知道祂的天父會替祂平反,天父會在審判日懲罰那些攻擊者。我們也應感到快慰,因神是一位比我們更強大、更公正的審判者。我們無須報復,因我們的仇敵落在永活神手上,比落在我們手上更恐懼。
因為我們知道誰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又說:主要審判他的百姓。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希伯來書》第10章30-31節
2.我們曾被警告
在祂的恩典之下,耶穌一直預先透過祂的預言,警告祂的子民將會受苦和被迫害。
主耶和華若不將奧秘指示他的僕人─眾先知,就一無所行。《阿摩司書》第3章7節
我們被告知在末世的日子,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野蠻和自負,這些是否種族主義的典型商標?因此,我們不應詫異偏見和兇暴的事在世上日漸增多。耶穌曾警告我們在祂再來統治世界之前將遇大迫害。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提摩太後書》第3章1-5節
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彼得前書》第4章12節
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馬太福音》第24章21節
3.為我們的種族主義偏見悔改
在我們譴責種族主義之前,我們必須首先審查自己內心的種族偏見,看看是否有一條梁木藏在我們的眼裏。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第7章1-5節
我們是否通過上述的種族公正測試?我們的教會社區是否包容「各種國家、各種民族,各種人種和語言」像在神的國度裡?是否不同國籍的陌生人加入我們時會覺得舒適?我們是否積極接觸各種少數族裔,並關心受壓迫的人?還是我們偏愛跟自己同質群體的人在一起?
在譴責世上的種族主義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悔改自己內心的偏見。
4.抵抗陷入反種族主義的誘惑
種族主義往往滋生出反種族主義,意味著我們開始發展種族主義態度,對待那些持種族主義態度對待我們的人。我們開始指責「他們的種族」。我們的心因苦毒、自義,和憎恨變得更黑暗。
這豈不是你們偏心待人,用惡意斷定人麼?《雅各書》第2章4節
這讓我們感到可以自圓其說,但在神的眼中,我們成為謀殺者(《約翰一書》第3章15節)、魔鬼的兒女(《約翰福音》第8章44節)。我們的救恩和永恆生命是否值得這樣扔掉,只是為了讓我們在今生能夠自我辯解?這是我們必須堅決抵擋的試探。
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裡面。《約翰一書》第3章15節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翰福音》第8章44節
5.選擇作為神公義的工具
火不能滅火。它只可能燃點更大的火造成更大的破壞。它必須用本質上完全不同的東西來對抗,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水。同樣地,種族主義和憎恨不能用更多的歧視和憎恨來克服,只可以用愛。
作為信徒,我們蒙召是要戰勝邪惡。神的話提醒我們要為逼迫我們的人只要祝福,不可咒詛。否則,我們只像那些尋求譴責,並在這世上高舉撒但作為的。相反,我們應該榮耀耶穌使人能恢復完整的工作。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第12章14-21節
沒有人與生俱來就懷著憎恨、偏執和敵意。它是一些我們在成長期所學到的,從社會圈子或媒體而來。或許由於他們的父母或長者,對其他族裔或外國人的恐懼,而被教導為種族主義者。就是這個原因耶穌稱我們為「沒有牧人的羊」,牠們「不知道該如何」。羊只知道跟隨一眾羊群,甚至一起往山崖跳下。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馬太福音》第9章36節
當下耶穌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路加福音》第23章34節
被歧視的民族是神迷失的羊。他們需要我們的同情,而不是我們的憎恨。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麼?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馬太福音》第18章12-14節
以下是一些我們實際可做的事。
- 對神承認我們對種族主義的憤怒,並告訴祂我們一切的憂傷。不可含怒到日落。否則,它會毒害我們的心靈和健康。|《以弗所書》第4章26節:「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 在我們的家中,操練勒住自己的舌頭,不讓種族主義有更多說話空間,或更多不必要的注意力。教導我們的孩子如何回應種族主義,不應譴責和咒詛別人,這只會使我們與那些冒犯我們的人沒有分別。|《雅各書》第3章8-10節:「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
- 篩選我們觀看或閲讀的內容。我們愈是讓我們的心靈暴露在種族主義成見和偏見之下,我們愈會潛意識地吸收這些訊息,並屈服於他們的影響。神的話呼召我們思念天上的事,不是這世上的事。|《歌羅西書》第3章1-3節:「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
- 饒恕種族歧視-不是因為那些得罪我們的人已經悔改,而是因為我們已經在神面前悔改,並領受了祂的赦免|《以弗所書》第4章32節:「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 選擇成為神的選民,就要存著「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歌羅西書》第3章12-14節:「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原文作穿;下同)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
- 不可報仇。報仇只會使我們的靈魂生病。|《利未記》第19章18節:「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
- 若是可行,選擇以溫柔和仁慈教導朋友。人們通常出於無知行事。例如:他們只是重複一些從脫口秀節目聽來的諷刺言論,並不明白他會對別人有多冒犯。我們只需要尊重地對他們說:「你有沒有想過作出這樣的陳述時,別人會如何看你?」|《馬太福音》第18章15節:「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 願意以某種方式反對整個社會的種族主義,不用爭論、有禮貌,並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為了能真的改變人心,教導需要單獨進行。若人們觀察到我們像基督的行為,他可能開始改變想法,甚至變得更開放,願意聆聽我們講及耶穌。|《提摩太後書》第2章24-26節:「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 最後,避免憎恨不肯悔改的種族主義者。有些人被撒但驅使去偷竊、殺害,和毁滅其他人。這些人我們必須避開。|《提多書》第3章10-11節:「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一兩次,就要棄絕他。因為知道這等人已經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還是去做。」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第6章8節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