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錯並不是罪
一般來說,我們都盡量避免犯錯,對犯錯的恐懼可能會變成慢性病。當我們看到所有的錯誤是不可接受或不可預防時,我們會陷入極深的掙扎。我們甚至會附加一個道德準則,使它看起來是:「任何犯了錯誤的人,將立刻會受到審判和定罪。」
(English > It’s not a sin to make mistakes | 简体中文 > 犯错并不是罪)
有某些情況,例如與生死悠關的,我們不能犯錯誤。但我們有些人,情緒化的焦慮可能會使他們無意間作出重大的愚昧錯誤,或意味著與生死悠關。
當我們對犯錯有極度的恐懼,我們無能為力但:
- 害怕說錯話或做錯事
- 看一切的決定同樣危險和冒險
- 害怕別人對我們的決定和選擇的想法
- 即使是一些小過失也很難原諒自己
- 很難饒恕和接受別人的錯誤
至於那一種錯誤我們視為不可原諒的,可能會因人而異。對於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是我們的學業成績,或是體育表現。另一些人,可能是我們的家庭狀況或我們的外貌。
我們愈是努力避免錯誤,我們愈被恐懼奴役。然而有些人不立刻察覺他們的捆綁,是因為他們極之需要避免錯誤和極為重要,致使他們不會提出質疑其有效性。以下是一個見證加以說明。
見證
Sally(非真實名字)是一個業務總監,她尋求能在工作上為耶穌作美好的見證。她仁慈和溫柔的個性,意味著她與團隊中的許多人都相處融洽,但其中有個別的人是她難以接受或遷就的,更不用說要照神的命令去愛他們。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第13章34-35節
對Sally而言,任何「凌亂」都是可惡的過失,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的。這不單受限於她的住所,同時在她的工作。每當她不能控制其他人的「凌亂」工作流程,她會變得極之激動和批判。
「大約三年前,我漸漸出現問題。我曾為此禱告,降伏於神,為批判同事們而悔改,在目前的情況下堅持對神忠實,我的心比較安好,但公司的情況不單沒有改善反而每況愈下。
自從新冠疫情以來,生意變得艱難,但挑戰卻是個人和部門之間的衝突。我視為「很明顯要做的事⋯」,但其他人卻不附和。他們不合作,反而選擇另一方便的途徑(我個人認為)。我充滿批判、苦毒,和對個別人的鄙視,並且日復一日覺得非常不滿。雖然我曾為此悔改,但事情仍沒有改變。
我正在處於臨界點,我聯絡上我的好友和禱告夥伴。
我宣洩、哭泣,分享我的沮喪。她問我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為何受他們不合作的影響?」我解釋這是一門生意,若我們做不到生意,我團隊的工作就會處於笈笈可危的險境。他們都是家庭經濟的支柱,他們許多人都需要這份工作賴以生存。
她耐性地聆聽,當我談到在線上的商業影響,以及「按業務行事時」,她耐性地聽完。我還承認我經常質疑,我是否真的為了這份生意而焦慮,還是因為堅持自己是對的。我知道事實證明我就是這樣。但那情況仍是錯誤和不必要的混亂。若他們願意同舟共濟,彼此努力合作一點,情況不會如此的糟糕!
我的朋友問:「你可以求問聖靈,向你顯示為何你不喜歡凌亂的事情?」
正當我求問聖靈時,我立刻感到不自在、怨恨和恐懼,當我此刻見到一個凌亂的公寓(或屋子)。正當我想揮走這些可怕的感覺,藉Instagram和閱報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我繼續努力讓聖靈對我說話。
我喜歡自己的住所收拾得整潔,它們要氣味清新、東西排列得有條不紊。一切功用配合得宜。我喜歡思考住所內的東西如何使用,排列整齊得容易取用。每樣事情都有它的過程!在它們是不錯的,並且可以稱之為「自豪的房子」。
當我長大時,一個凌亂的屋子表明我的母親心情不好。代表屋子裡的動盪和麻煩。我總是覺得被困在那個環境裡,充滿著不確定因素,及恐懼感;使我的話語、我的行動,並聲音的調子都會是如履薄冰般。
一所凌亂的屋子,到處散滿東西使我煩擾,意味著我不能安息,必須時常警惕,及滿腦子掙扎著如何阻止它。
要求一所美好優良和氣味清新的居所不是壞事。事實上是美好的。但我看不到它是我童年創傷的一種安慰。我不曾理解它是使我緊緊地堅持要這樣做,是因我害怕凌亂的局面。我不曾理解的是當我們被召(照我的本相)忠於所賜予的(《路加福音》第16章10節),它不意味要握著拳頭控制它。同時要向神忠誠和順服,相信只有祂才能做得好(《詩篇》第37篇5節)。
因此,雖然我在工作上並不如意,但若是出於神的手-當我悔改之後,那平安的感覺、更新的盼望和自由,是多麼令人耳目一新!我悔改因堅持自己的商業權利而自義,承認是由於恐懼驅使著我。我非常感謝神的仁慈展示和管教,因此我可以邀請祂進來醫治我的心。並且真正活著在《羅馬書》第8章31節所應許的生命裡。
現在我已有一所美好、清潔、清新香氣的居所,我不用再害怕凌亂。神會賜我恩典、喜樂和智慧來清潔它,正如祂在我的工作情況(並我人生中的所有範疇)中所做的那樣。」
放下我們害怕犯錯的恐懼
恐懼經常是由於生命經歷重大打擊的結果,當我們未曾學會如何運用神的引導去克服。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第1章7節
神應許使我們剛強,幫助我們,祂必會用祂公義的右手扶持我們。那是世上最安全的地方。祂不會讓我們的腳滑倒,或被抓住,當我們把全備的信心單單放在祂裡面。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第41章10節
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箴言》第3章26節
恐懼源於我們的心靈,受私慾、記憶和想像的驅使。因此,要克服我們對犯錯的恐懼,我們必須重新審查自己的思想模式,並且藉著聖靈和神的話把我們的心靈更新。
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第4章22-24節
1.首先,讓我們確認錯誤到底是什麼
作為開始,最有效的是分析何謂錯誤本身。
一個真正的錯誤發生,是因為錯判、誤解、分心或只是資料不全。這些並不是罪。犯錯並不像作了一些不道德或懷著惡意的事。
2.確認我們焦慮的根源
每一種恐懼都是始於植在我們心中的種子。在適當的環境下,每個人都可以不成比例地增長。例如,任何人可以出現一種極度恐懼或「凌亂」」,若果:
- 當我們幼小時犯錯惹怒他們,我們的父母曾恐嚇丟棄我們
- 我們從不知道輕微的「過失」會突然惹起某人的暴怒和漫駡
- 我們因無知的過失遭受重大的損失、恥辱或創傷
- 我們因嘗試新事物而受罰
- 自小沒有接受指導,因此每一個決定都感到恐懼並壓倒性
- 我們總是被告知,我們無法靠自己作出好的決定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確認他們焦慮的根源。這不是不正常,因為當我們年幼時已有很多種子埋下,可能被我們忘記,或記憶被壓抑。作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我們只要奉耶穌的名求。聖靈顯示我們心中隱藏的真相。神是信實的,祂必幫助我們。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翰福音》第16章13節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第8章32節
3.饒恕和祝福
聖經向我們展示我們必須「彼此包容,彼此饒恕」。
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原文作穿;下同)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第3章12-13節
當我們回到恐懼的根源,我們大多數會留意到,總有人是我們必須要饒恕的。他們可能是沒有保護我們、疏於教導我們、恐嚇我們、辱駡我們,拋棄我們⋯等等。還有,或許我們沒有饒恕的人是我們自己。
饒恕是跟隨耶穌的不可分割部份,因為祂首先作了饒恕的榜樣。事實上,耶穌曾說若我們不饒恕別人的過犯,天父也必不饒恕我們的過犯。饒恕是耶穌的跟隨者無可選擇的。與此同時,我們要「披上憐憫、仁慈、謙卑、溫柔和忍耐的心」。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第6章14節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第6章14-15節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第4章32節
寬恕打破了某人對我們犯罪的負擔,並釋放我們得以經歷神安慰的愛、盼望和平安。它帶來心靈的醫治,及復甦我們破碎的靈魂。
4.悔改拜偶像或批判別人
除了饒恕別人,我們也要邀請聖靈鑒察我們的內心,顯示我們有否崇拜任何人,或批判他們。
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第139篇23-24節
我們傾向畏懼崇拜的對象,害怕使他們失望。若我們批判別人的錯失,我們的潛意識也變得害怕犯錯,因為我們總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批判別人。禱告並祈求神的饒恕,及悔改這類偶像崇拜和批判,就不會因我們的罪性反應而受束縛,反而得著釋放。
你這個人,為甚麼論斷弟兄呢?又為甚麼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神的臺前。經上寫著:主說:我憑著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羅馬書》第14章10-12節
5.悔改並丟棄我們的內在誓言
恐懼經常驅使我們作出內在誓言,是應許自己使自己在某些生活範疇內變成非常敏感,努力掙扎阻止自己在將來犯上同樣的錯誤。
例如,我們會作出如下的誓言:
- 一生中不再犯別的錯
- 不再使自己失望
- 在別人面前證明自已是較智慧/較成功/比他們更勝一籌等
- 保持高度警惕,以期不會惹來麻煩
- 總要找出且考慮到所有的可能性,確保我們選擇最佳的
可惜地,此類誓言只能製造更多的焦慮,因為沒有人類能夠,長期擁有控制我們環境和結局的能力。我們肯定令自己失望沮喪。
倚靠神比相信自己更為上算。一旦我們尋求跟隨神的旨意,祂必會使我們的道路平坦,我們不會誤入歧途招惹麻煩。
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詩篇》第118篇8節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第3章5-6節
要從恐懼中得自由,我們必須學習丟棄自己的內在誓言,並且在神面前承認,因沒有尋求祂的旨意和真理在先。我們可以用神的真理代替上面列出的內心誓言,例如:
- 「我悔改靠人類的觀點判斷那些是好的或錯誤的,我順服跟從神,即使在我的視角看它似是錯的。神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我不能。」|《歌林多後書》第5章16節: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原文是肉體;本節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
- 「我的生命呈獻給神永永遠遠。我不應該使祂憂傷和失望。」|《歌林多前書》第6章19節: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麼?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
- 「聖經說若我想在天上有價值,必須謙卑自己在世上成為最小的。這不是關乎別人,而是關乎我與神的關係」|《馬太福音》第19章29-30節: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有古卷在此有: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 「是神祂的看顧,甚至我在睡覺時,我要把信心放在神的美善和信實,而不是我的能力。我無須提高警覺,可以安息在神裡面。」|《詩篇》第121篇1-8節:(上行之詩。)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他必不叫你的腳搖動;保護你的必不打盹!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保護你的是耶和華;耶和華在你右邊蔭庇你。白日,太陽必不傷你;夜間,月亮必不害你。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災害;他要保護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
- 「我信靠祂的智慧能引領我到最佳的道路。我只須謙卑向祂求智慧,並願意跟隨祂為我所選擇的。」|《歌林多前書》第1章25節: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6.給自己伸延神的恩典
當我們犯錯,神有憐憫和恩典,祂必仁慈地幫助我們從中復元。我們只須做的就是到祂面前承認、悔改,和求祂因著祂的榮耀改變我們的錯誤成為美好。我們也許要承受錯誤的後果,然而些後果經常少於我們應受的。神是個專家為我們的好處撮合一切-甚至是最愚蠢的錯誤。讚美神因祂的憐憫!
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他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詩篇》第103篇8-11節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第8章28節
7.伸延神的恩典給別人
在我們對犯錯的恐懼中,我們會變得害怕別人也會犯錯。我們投射自己的恐懼在別人的身上,試圖干預,並制止他們不致受我們所害怕受的傷害。
相比之下,我們看到神並不阻止祂的子民犯錯,因為藉此能教導我們豐富的教訓,在於謙卑、智慧和洞悉力上。我們可從耶穌和門徒彼得的互動中看到。
儘管被預警他是會在雞啼前三次不認耶穌,彼得仍繼續犯了那大錯背叛他的救主。我們看到耶穌並沒試圖阻止彼得。反而仁慈地告訴彼得,當他回頭悔改後要堅固他的弟兄們。耶穌能夠看到這是給彼得要學的一個重要功課,是神恩典的有力見證,即將展開。
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彼得說: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耶穌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路加福音》第22章31-34節
有時我們會面對一些得罪我們,或得罪神的人。聖經呼籲我們要存著溫柔的心行事。然而當我們投射自己的恐懼在別人身上,並想控制他們的生命跟從我們的意願,我們是得罪他們和得罪神。這需要智慧,我們的焦慮有時會征服我們,導引我們走下坡。很感恩,神應許給我們智慧,當我們稍停下來向祂求問。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拉太書》第6章1節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馬太福音》第18章15-17節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第1章5節
8.願意聽取反饋
恐懼其中之一的後果是,我們不再認為我們是被恐懼控制著。我們視自己的習慣和反應是合情理的,因為它們有過非常正當的理由。問題是我們不斷投射那些最初的恐懼,在我們許多生命的景況中。
我們心中的恐懼模糊我們的判斷,並把真理拒諸門外。當有人告訴我們不要如此厭惡風險,或對我們自己非常苛刻時,我們會用無數的理由說他們是錯的。難怪神的話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是比萬物更詭詐。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利米書》第17章9節
因此,謙卑自己尋找一些敬畏神的信徒是有幫助的,他們會一起為我們的真正動機禱告並尋求聖靈,以致我們得以悔改任何的恐懼,因它阻止我們單單信靠神。當我們順服和跟隨聖靈的指引和糾正,我們就能學會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懼。
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拉太書》第5章16節
我們不應容忍什麼-錯誤之靈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一些錯誤我們永不容許發生的,是有關於錯誤地代表神及謬誤的教導。我們活在這個末世,其中有謬誤之靈把神的子民引入歧途。我們必須小心不要誤信謬誤的教導;它們聽來悅耳,但其實是羞辱和使神憂傷。讓我們確認和警惕地測試,所聽的和所讀的是真理之靈或是謬誤之靈。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提摩太前書》第4章1-2節
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提摩太後書》第4章3節
他們是屬世界的,所以論世界的事,世人也聽從他們。我們是屬神的,認識神的就聽從我們;不屬神的就不聽從我們。從此我們可以認出真理的靈和謬妄的靈來。《約翰一書》第4章5-6節
結語
犯錯不是罪。事實上,某些有用的發明,會是出於發明家的意外和錯誤的結果。例子包括:微波爐、煙花、噴墨打印機、便利貼和X光等。
犯錯的恐懼事實上會導致我們犯罪得罪神,得罪別人和自己,而最終我們會:
- 活著是根據我們的過去和我們的恐懼,而不是基於神的旨意
- 拖延神呼召我們要做的事
- 自然地不信任和控制別人
- 根據別人的錯失批判他們
- 成為完美主義之靈的奴隸
- 被剝奪了喜樂和自由
讓我們為恐懼犯錯而悔改,並且學習信靠神在一切的景況中引導我們。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