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要問神的3個關鍵問題
我們的禱告是否重複而枯躁?我們是否感覺與神的關係疏離和冷漠?或許是因為我們禱告時沒有正確地向神求。神不會偏待人。若祂應允例如摩西、所羅門王、雅比斯、約拿、和夏甲,祂也會應允我們。這裡有一些問題能改變我們與神同行的方法。
(English > 3 crucial questions to ask God every day | 简体中文 > 每日要问神的3个关键问题)
因為神不偏待人。《羅馬書》第2章11節
聖經鼓勵我們向神祈求。然則,有正確或不正確的途經。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路加福音》第11章9-10節
在我們來到這宇宙至高權威者之前,我們首先須記住神可以決定回應或不回應。就像我們是可以問祂任何的事情,卻不意味祂必定會答應我們。神的話語告訴我們,祂會在某些情況下不會回應我們的禱告:
- 對神疑惑和不信|《雅各書》第1章6-8節:「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 自私,出於自我中心的動機|《雅各書》第4章3節:「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 沒有把神的話藏在心中|《約翰福音》第15章7-8節:「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
- 拒絕服從祂的指示|《箴言》第28章9節:「轉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祈禱也為可憎。」
- 心中存著未認的罪|《詩篇》第66篇18節:「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
我們的禱告不必冗長或複雜。它們不像購物單,祂也不是一個售貨機。神甚至在我們祈求之先已知道我們所需的。祂聆聽我們所有的禱告,因祂完全有能力應允我的呼求。祂守應許,和信實甚至當我們沒有信心。向神祈求任何事情都是更好地了解祂和祂的旨意的一種方式。它意味著雙軌的對話。
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馬太福音》第6章8節
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以賽亞書》第59章1節
神非人,必不致說謊,也非人子,必不致後悔。他說話豈不照著行呢?他發言豈不要成就呢?《民數記》第23章19節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摩太後書》第2章13節
神或許用不同的方式回應
我們可以隨時向神說話,祂都會回應。不論何時,我們只需要對神選擇的任何方式開放。
耶和華是良善正直的,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他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將他的道教訓他們。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詩篇》第25篇8-10節
例如:祂可能選擇改變我們的環境,帶其他人對我們說話,或者祂直接向我們回話-或是在我們靈裡的微小聲音,在異象中,或甚至在我們的睡夢中。
神應允…所羅門王求智慧(《列王紀上》第3章5-14節),神降雨回應以利亞的禱告(《列王紀上》第18章41-45節,還有耶穌醫治一位百夫長的僕人是回應他所求(《馬太福音》第8章5-13節)。
神差摩西回應子民的呼求為要從埃及被釋放(《出埃及記》第3章6-8節),神差天使加百列回應但以理的問題(《但以理書》第9章21-23節,第10章11-13節),神差亞拿尼亞為保羅禱告(《使徒行傳》第9章17節)。
神在異象中顯現對他們說話的,有:亞伯拉罕(《創世記》第15章1節),以西結(《以西結書》第1章26節,第10章1節),司提反(《使徒行傳》第7章55節),和保羅(《使徒行傳》。
神在夢中對他們說話,有:亞比米勒(《創世記》第20章3節),拉班(《創世記》第31章24節),和雅各(《創世記》第46章2節)。
這裡只是少數的例子。在聖經中有很多神如何回應我們禱告的例子。
首先,求聖靈
作為普通人,我們並不總是知道神要我們祈求些什麼。我們須要祂指示方向。聖經告訴我們是聖靈會保守我們「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馬書》第8章26-29節
要領受聖靈,我們首先必須離棄我們的罪性,把信心放在耶穌基督,且求祂成為我們的神和救贖主,領受洗禮,並求聖靈內住。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使徒行傳》第2章38節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麼?《路加福音》第11章13節
一旦我們被聖靈充滿,我們每天都可以操練向祂求。聖靈是我們的中保,祂會指教我們一切的事。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翰福音》第14章26節
每天操練向神祈求
以下有些問題是我們每天必須向聖靈求的。
1.「我的內心有什麼得罪祢,使祢感到憂傷?」
每一種未悔改的罪都使我們與神隔絕,因此祂不會垂聽我們的禱告或回應。祂會考慮我們的行為,回應那些全心全意尋求祂的人。祂不會被我們話語動搖,或是受我們的賄賂。
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以賽亞書》第59章1-2節
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第29章13節
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他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賄賂。《申命記》第10章17節
以人為本,我們沒有能力批判,若我們在神面前並非正直的。我們都傾向把自己的犯罪意圖合理化,並把不安舒的置之一旁。我們需要聖靈的幫助鑒察內心,告訴我們若有什麼使神發怒或憂傷的,因此我們可以悔改,在神面前成為正直的。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耶利米書》第17章9-10節
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第139篇23-24節
讓我們「清除與神之間的偏見」,得以謙卑自己,在神面前問祂我們如何得罪祂,令祂憂傷,或是激怒祂。當我們「尋求祂的面。轉離我們的惡行」,祂必垂聽我們的禱告。反過來,神不垂聽罪人所求。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歷代志下》第7章14節
我們知道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聽他。《約翰福音》第9章31節
因此,第一個應該問的應是:
「在我的心中是否有什麼使祢憂傷或得罪祢的?」
2.什麼是祢的旨意?
太多的時候,我們帶著自己的議程來到神面前。把我們的慾望、恐懼,和對世俗的關注作為中心。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試探,只為自己所想要的祈求神,而不是問祂想給我們什麼。
作為一個完美的父親,神會仁慈地聆聽祂兒女們任何的心聲,安慰我們,指導我們朝著最好的方向前進。同時間,我們要小心不要容許世界的事情,遮蓋了神最終為我們所定的旨意,我們曾被警告:「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因此,我們必須選擇:「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不要作胡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一書》第2章17節
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以弗所書》第5章15-17節
那些按著神的旨意祈求的人,他們的禱告必蒙應允。
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甚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既然知道他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他的,無不得著。《約翰一書》第5章14-15節
因此,讓我們接下來要問:
「我的計劃是否按照你的旨意?」
要學習操練如何辨明祂的旨意。其一,要相當理解神的話語,才明白祂已經告之我們的。這個要通過自己研習聖經而獲得。
其次,它需要我們花時間安靜自己的心,以至我們能更清晰地聆聽聖靈。
這個歷程也可以從求問神開始,便得到是或否的答案。相比之下,理解一個簡單的是或否答案,比聽祂解釋一個複雜的計劃容易得多。
若我們不確定是否正確地領受到祂的指引,我們無需害怕求神再印證。我們可以見到信心之父像摩西(《出埃及記》第3章11節-4章14節)和基甸(《土師記第6章33-40節)他們毫不猶豫地再求問神的印證。這並不同於測試神或是拖延順服祂。謙卑地向神求證是出於我們對祂的旨意的尊重。
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來對大兒子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他回答說:我不去,以後自己懊悔,就去了。又來對小兒子也是這樣說。他回答說:父阿,我去,他卻不去。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那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馬太福音》第21章28-31節
我們肉體的本性有時會掙扎於順從神的旨意,這並不罕見。感恩,我們可以求聖靈幫助,領受智慧和能力「治死身體的惡行」。
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羅馬書》第8章11-13節
這裡有一些問題的例子,我們可以問聖靈:
- 若我們掙扎於恐懼信靠神:「聖靈,我的懼怕是從何處來的?我心中的那一部份還未在主裏被更新?我需要承認什麼、醫治什麼,或學習去克服,因此我會變得剛強起來,能對你的旨意盡忠?|《提摩太後書》1章7節:「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 若我們為創傷和逼迫受苦:「聖靈,我當如何更新我的心靈忍受目前的景況?請祢幫助我對祢的旨意忠誠地站穩。」|《希伯來書》第10章36節:「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 若我們覺得裝備不足去實踐祂的旨意:「聖靈,請你展示我所需要裝備的,並引導我在路上前進。」|《希伯來書》第13章20-21節:「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他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他所喜悅的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當我們遵行祂的旨意,就可以有把握神必成全我們所求的。
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甚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約翰一書》第5章14節
3.「求祢賜我今天所需的智慧。」
為了確保我們不會偏離神為我們預備的道路,我們每天都需要他的指引作為基礎。只要在起點處出現小至5度的差距,最終也能導致我們脫離正軌。這就是為何需要我們的主來立定我們的腳步,因為走向神永生的道路是窄的。
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詩篇》第37篇23節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第7章13-14節
讚美神,祂邀請我探究祂的終極智慧,找到最好的方式前進。當我們信靠和跟隨祂,祂會「指引和教導我們應走的道路」,並以堅定的愛環繞著我們。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第1章5節
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你不可像那無知的騾馬,必用嚼環轡頭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馴服。惡人必多受苦楚;惟獨倚靠耶和華的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詩篇》第32篇8-10節
因此,讓我們記得向神求問:
「求祢賜我今天所需的智慧,且引導我依循祢的旨意行。」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第12章1節
當我們如此與神同行,我們會發現聖靈感動我們的心和靈,領我們走在神為我們選擇的道路上,曉示我們屬靈的真理,保護我們免受遭害,譴責我們的罪過,安慰我們當我們需要重新的保證⋯等等。祂會保證我們的餘生都在神裏面。
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或作:將屬靈的事講與屬靈的人)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歌林多前書》第2章12-14節
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翰福音》第16章8節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翰福音》第15章5-7節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