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用心聆聽
耶穌不是單單聽人口裡說什麼,從他的回答中我們看到耶穌能曉得人心中的意念。
(English > Useful listening skills for mentors | 简体中文 > 如何用心聆听)
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路加福音 》第6章45節
有一位百夫長請耶穌醫治他的僕人,請求耶穌命令那疾病退去,他的僕人就會康復了。耶穌看到了這個百夫長的信心並稱許他(太8:5-13)。在撒瑪利亞和那位前來打水的婦人交談後,耶穌知道她一直在期待著救主的來到(約4:4-26)。面對聖殿裡的法利賽人,耶穌知道他們是要陷害自己(約8:44)。
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瀆。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 。 《馬太福音 》第15章18至20節
用心聆聽的重要性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作為屬靈導師,我們要用心聆聽並分辨出門徒內心真正的需求。這樣我們可以幫助門徒看到一些可能會攔阻他們完全經歷神的一些事物,是從他們心裡流露出來的。
要做到這點,通過他們所講的話,我們必須學會分辨門徒潛意識裡的想法或信念是什麼。這就要求我們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思考。
觀察
- 肢體語言
- 情感
- 信念
- 自我認識
思考
- 來自聖靈的分辨
- 眼神交流
- 澄清事實
- 簡單總結
用心聆聽會用到各種感官,要全神貫注。
1. 集中註意力
首先,我們要表現出對講話者的尊重,在他們講話時不能表現出不耐煩,開小差,看其他地方或玩弄手機。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立比書 》第2章3至4節
當你用心聆聽他/她的談話時, 你就會捕捉到一些細微的差別,或互相矛盾之處,有時門徒還重複提到某事。
比如說,有的門徒會說,「是啊,我已經原諒我的朋友了,但是他說的話很愚蠢、令人厭惡。」這句話的前半句與後半句是矛盾的。所以有必要就這個話題談談真正的饒恕是什麼。
2. 注意溝通方式
有些人能一語中的,而有些人需要事先整理自己的思路才知道說什麼,有些人邊說邊思考。有的人講得是一些抽象的事物;有的人講得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有些人的用詞謹慎,有些人講話隨便開放 。
了解了對方的溝通方式,我們才能適應他的風格。如果有的人需要思考之後才能表達,我們要有耐心等待。如果他們講話直奔主題,我們也可以直接提問和答覆。知道了門徒的溝通方式,在以後的輔導中,若他/她的表現不同尋常,我們也可以溫柔地詢問是不是出了什麼狀況。
通過一個人的溝通方式可以在很多方面了解這個人。
- 思維模式 – 我們能從一個人的講話方式判斷這個人的思維模式,也就是他腦神經默認的信息處理方式。比如說,從他/她的談話中能很清楚地看到他所依賴的是他/她自己的情感,理智,還是別人的看法,所有這些都不是以神為主。我們的思想要以神的真理為基礎。
- 自我形象 – 從一個人談論他的過去、才能、盼望和自我認識的過程中,我們能看見這個人如何看待自己。自我形像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認識,不一定是神造我們的本相。我們需要幫助門徒看到當他們忘記了自己是永生神的兒女時,他們就沒有準確彰顯自己的本相。
- 外向或內向 – 性格外向的人很容易享受周圍的各種樂趣。他們通常是開朗活潑,善於表達,先行動後思考。內向的人多注重自己的內心世界,傾向於思考不同的概念和理論。他們需要有獨處的時間,不善於與人交往。通過一些跡象來判斷門徒是外向還是內向的人可以幫助導師因材施教。
3. 不要離題
為了充分利用與門徒會面輔導的時間,我們要引導談話緊扣主題。特別是如果門徒過度地發洩自己的情緒,說閒話或自定己罪,或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此時更要加以引導。
可以這樣問,「我能理解你現在感到很難過,但是你說的這些是你朋友的隱私,你有經過朋友的許可告訴我這些事情嗎?「或者「能看出你想一吐為快,我也願意聽你傾訴。但是我希望留出足夠的時間我們一起禱告。我們看看對於你經歷的這種情況神的話語是怎麼說的,好嗎?/大衛在類似的環境下表現如何?」
4. 用心傾聽
每個人的感受都有其原因,我們也不必認同他們的理由,但是我們能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同情。當我們帶著同情心去聆聽他們的故事時,他們也會願意接受我們的反饋和回應。
當門徒講述一些覺得很受傷很羞恥的事情時,我們在聆聽的時候要給他/她神的愛和恩典,要有顆溫柔的心去聆聽。
另外,告訴門徒他們可以放心地和我們談論這些事,我們 認同他們經歷的艱苦環境,並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如果他們很難表達自己的情緒時,我們可以假設一些情形/場景,看看他們的感受是否和其中的情形相類似。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 《雅各書 》第1章19節
提示: 在表達同理和同情的時候,導師要學會樹立情感界限,要一直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
如果我們陷入了門徒的負面情緒當中,對任何人都不利。自己不要過分地擔負門徒的痛苦而成了他們關注的中心。適度地表達傷心和憤怒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議情緒失控,或發怒。
我們要將門徒帶到神面前領受各種安慰,醫治受傷的情感。我們不是門徒的救主。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哥林多後書 》第1章3至5節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本身就表明我們還有問題需要處理。我們應該尋求神的安慰,或向我們的導師求助。
5.用眼睛聆聽
一個好的聆聽者不會單單聽他人口中所講的,而是通過觀察講話者的肢體語言和態度來發掘沒有講出來的信息。我們講話時的姿勢、自信心、和對方的眼神交流、我們手上的動作、還有喜樂或壓抑的程度,這些因素傳達的信息與話語一樣重要。
談到某個話題時,我們也應留意門徒的反應。如果他們的反應出乎意料,很有可能有些隱藏的問題或傷痛需要處理。
比如說,當說到門徒者生命中的某個掙扎時,他/她開始猶豫不決。此時我們就可以將觀察到的信息反饋給他,詢問為什麼談到這一問題時很難進行下去。這其中可以隱含著更深的羞恥感或無助感,需要正確理解神無條件的愛是怎樣的。
能聽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華所造的。 《箴言 》第20章12節
6. 聽弦外之音
有時人們刻意保持某種形象,逃避生命中存在的某些問題。這樣的輔導可能會流於形式和膚淺。神要的是我們的全心全人,不是零零碎碎的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屬靈導師應鼓勵門徒允許神在他們生命的各個層面動工。
比如,有的門徒在描述生命的某個階段時,說他很不快樂,但沒有解釋為什麼不快樂。我們需要禱告神,是當下還是以後詢問其中的細節情況。即使我們詢問,門徒仍不願更深入、細緻地談論這部分情況,可以看情況考慮是否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有的時候,門徒忘了完成事先商定好的作業,我們可以直接詢問其原因。
7. 留心聽出那些來自仇敵的欺騙
在基督徒輔導過程中,用心聆聽最重要的一面就是留意那些來自仇敵的謊言和欺騙,門徒以信以為真並不斷講述。我們生活中經歷的每個掙扎都源於屬靈問題。
(請參考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環境中一些謊言的例子)
我們要用心留意那些弦外之音,表達了門徒對神和自己身份的錯誤認識。他們口中的言語間接地表達了心中的信念。一些常見的例子包括:
一些常見的屬靈欺騙的真相 |
|
門徒口中說的 |
他們心裏相信的 |
「我要努力工作,未來才有保障。」 |
「我不相信神能保障我未來的生活。」 |
「生活太累,凡事都要自力更生。」 |
「我不相信神與我同在,他從來都未幫助過我。」 |
「神不聽我的禱告。」 |
「神不可能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 |
「我不敢降服於神。」 |
「上帝很無趣,會破壞我的生活。」 |
「在這種環境下我看不到出路,絕望了。」 |
「神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智慧救我脫離這個困境。」 |
「我必須這樣做來證明自己。」 |
「耶穌為我死也沒提升我的價值。我要向他人證明自己的價值。」 |
導師要做的是提出一些令人思考的問題,幫助門徒意識到自己錯誤的觀念。通常對於這些謊言我們可以這樣回應:
|
|
門徒心裏相信的 |
導師該說的 |
「我不相信神能保障我未來的生活。」 |
「你的未來掌握在誰手中?你還是神?」我們看看以賽亞書 41:13。 |
「我不相信神與我同在,他從來都未幫助過我。.」 |
「神豈不是應許永遠不離棄我們、永遠會幫助我們嗎?我們看看申命記 31:6怎麼說 。」 |
「神不可能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 |
「你的手機能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嗎?神豈不比你的手機更有能力同時聽到我們所有人的禱告?」 |
「上帝很無趣,會破壞我的生活。」 |
「一個慈愛的父親生養孩子就是為了折磨孩子嗎?你認為神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
「神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智慧救我脫離這個困境。」 |
「你說得對,沒有神,就毫無盼望。有了神就大有希望。我們看看羅馬書 15:13。」 |
「耶穌為我死也未提升我的價值。我要向他人證明自己的價值。」 |
「即使耶穌為你而死,你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
8. 反饋要中性、客觀
當門徒在敘述情況時,我們可以時不時地點頭或應聲以示自己在用心聆聽。還可以給講話者一些反饋。
- 深入探討– 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受門徒要表達的整體信息。
- 反饋 – 將我們觀察到的門徒的表現,他所說的和怎樣表達的,都客觀地反饋給他。
- 澄清 – 我們可以提出問題,確保自己明白門徒想要表達的信息。
- 簡單概括 – 我們換種說法重述一下剛才門徒所講的,表明我們完全聽懂了他的意思。
我們應盡量避免直接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更好的做法是幫助門徒自己向神找到解決辦法,這樣在與神同行的旅程中他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不是凡事依賴他人。
9. 簡短總結
在每次交談結束時,我們都要總結一下剛才說過的和認同的要點,表明我們在認真聆聽。
忠告: 我們有時即使認真聆聽,可能會因著自己的偏見而遺漏一些信息。導師在此要謹慎,不可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