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指出他人的罪
對付罪也應是源自愛。作為屬靈導師,我們與人溝通的方式要保持客觀、彰顯基督的愛和救贖—永遠不要帶著批判,定罪或偏見的態度。
(English > What a healthy discussion about sin looks like | 简体中文 > 如何指出他人的罪)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加拉太書》第6章1節
亞當和夏娃違背了神的話,罪由此而進入世界。 (創3)我們看到神的第一反應不是定罪的話,而是溫柔的問他們:「你在哪裡?」即使神清楚地知道我們在哪兒並且我們心裡藏著什麼,祂還是慈愛地呼喚我們走出羞恥隱藏的角落。神更看重我們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我們曾經做了什麼。
脫離罪的轄制
遇到麻煩和衝突,人們往往選擇逃避。但是如果我們不指出問題所在,就會任憑那些不榮耀神的事情放任自流。罪會給周圍人帶來連鎖反應。我們幫助一個人對付他生命中的罪,不單是恢復他和神的關係,同時也幫助了他的家人和周圍的人。
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 《以弗所書》第5章11節
幫助門徒脫離罪的轄制,心靈得到修復,有些溫柔的方法可行:
1. 做個好榜樣,先對付自己的罪
我們必須請聖靈光照自己有哪些不聖潔的想法和行為。導師首先要 對付自己生命中的罪,然後才能幫助門徒處理他們生命中的問題。否則我們就成了假冒為善和自義的人。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馬太福音》第7章2至4節
2. 成為一個聖靈可以通過我們講話的器皿
沒有必要很快地指明門徒生命中需要改變的地方。首先我們要分辨門徒的心是否已經預備好接受神給的功課。相信聖靈的帶領,祂會在對的時間給我們恰當的話語。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約翰福音》第14章26節
3. 正確了解事實
在我們和門徒談論罪之前,我們首先要確實掌握實際情況。如果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一定要記得「事情都有兩面性」,不要草率地下結論。
在找門徒談話前一定要確認你掌握的信息是否準確。否則,我們就違背了第一條基本原則:要互相尊重、不論斷。
我們也要允許門徒解釋任何的誤解,如果我們錯了要及時向對方道歉。
4. 向門徒說明我們是在愛中解決問題
當我們談到罪的話題時,要強調我們的目標是恢復與天父更健康更親密的關係。
當我們悔改時,神歡迎我們回到他的懷抱中卻不定罪我們。就像路加福音中的浪子的父親,(路15:22-24)他會擺設最豐盛的筵席歡迎我們回家。我們也要指明悔改也會打破罪的堅固營壘,從此不再做罪的奴僕而是在基督裡得自由了。
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 《約翰福音》第8章36節
我們要在愛中講誠實話,帶著恩慈和愛心用神的話語來勸勉門徒。下面是哥林多後書中的一些實用原則:
- 溫柔 | 《林後》第10章1節
- 自我省察 | 《林後》第13章5節
- 堅定勇敢 | 《林後》第10章2節
- 肯定好的一面 | 《林後》第7章4節
- 實事求是,在愛中說誠實話 | 《林後》第7章14節, 第8章21節
- 傳遞基督的信息,不是我們的 | 《林後》第10章12節
- 要建造,非拆毀 | 《林後》第13章10節, 第7章9節
- 關注靈命的改變 | 《林後》第13章11節
- 積極鼓勵他人 | 《林後》第7章15節
- 跟進 | 《林後》第12章14節
記住要僅說積極的造就人的話。我們的態度和言語中不要流露出任何無助、定罪或絕望的態度。
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以弗所書》第4章29節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看到你在罪中掙扎真讓人心痛。神也為你感到心痛。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去改善好嗎?」
另一種提起話題的方式可以說:「我不確定自己了解的是否準確,我聽說你一直在….(罪的內容)中掙扎。是這樣嗎?神想要以愛、喜樂和平安來充滿你。我們該怎樣做才會活出一種討神喜悅的生活呢?」
5. 不要給出建議
聖經是我們的人生指南。我們要幫助門徒找到聖經中關於罪的教導,罪是如何影響我們與天父的關係的。然後共同找到對付罪的方法。
我們也可以分享自己是如何在神的幫助下擺脫罪性 的模式。但不要喧賓奪主,不要聽起來在自誇或詞不達意。還有,我們也可以分享他人的見證,但不要涉及當事者的隱私。
6. 協助門徒看到罪並悔改
當神在伊甸園面對亞當和夏娃的時候,祂問了幾個問題:
- 「你在哪裡?」
- 「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
- 「你作的是什麼事呢?」
神沒有用自己已知道的事實去質問亞當,而是提出問題並給亞當尊嚴讓他自己承認錯誤,從而吸引他們歸向神的愛。
神用祂的方式示範了救贖的恩典是什麼。他沒有責備或質問:「你為什麼躲藏?」或「你為什麼聽了撒旦的話?」或者「為什麼作了這麼不光彩的事情?」神也沒有說:「你現在的問題是…(罪),你需要…(解決辦法)。」
同樣,我們要以天父為榜樣提問時多一些恩典和尊重,幫助門徒認識到他們罪性的生活方式並需要從罪中得釋放。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在神面前犯的錯誤並表達神對他們愛,不是定罪。 (參見如何提問才有效)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詩篇》第51章12節
7. 正確地解釋悔改的真正含義
每次我們犯罪時,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是得罪了神。我們犯的每個罪都是一個不順服祂愛的指引的舉動,祂為我們設立的界限是為了使我們經歷聖靈的果子。
第一個要道歉的對像是神,然後向我們曾經得罪的那些人道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亞當和夏娃從來沒有向神道歉,而是找了很多藉口並責怪神是這一切事情的始作俑者。結果,他們要承擔自己不順服行為的全部後果。有耶穌作我們的救贖主,我們現在就可以來到神面前悔改,不必承受最終與神分離的後果。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以弗所書》第1章7節
如果門徒認為必須該向屬靈導師道歉,導師要指明這是不必要的。導師只是陪伴門徒來到神面前悔改。悔改是他和神之間的事,導師不應站在二者當中。
8. 幫助門徒找到問題根源
我們不僅對付罪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對付罪的根源。否則,同樣的問題會換個面孔出現,而門徒也會有羞恥感或挫敗感。
通常,罪性的「控制中心」在心思裡。我們如何看待神,這個世界,我們的關係和自己。我們罪性的模式也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過去的創傷、不健康的文化因素或家中的偶像崇拜的影響。
問門徒的一些關鍵問題包括:
- 「你覺得是什麼驅使你犯罪的?」
- 「罪最終會使我們得到什麼?」
- 「什麼樣的個人信念使你陷入罪中?」
- 「你認為神希望我們經歷什麼?」
- 「怎樣做才能掙脫罪的捆綁? 我們該如何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
- 「當我們再次受到試探時,可以背誦哪節經文來提醒自己?」
9. 確認行動步驟
當門徒預備好心態要悔改了,我們可以建議一些方法,使他們「與神走正直的路」比如:
- 安排一次聚會,主題是饒恕與和好。
- 學習神的話語中有關罪的教導。
- 參加一些基督徒課程,學習在實際操練中怎樣處理門徒感到掙扎的問題。
- 尋求基督徒諮詢師的幫助。
- 推薦相關方面的書籍。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所以我勸你們,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 《哥林多後書》第2章7至8節
10.做門徒的監督
我們要確保門徒繼續持守他們的決定,在神面前洗心革面。
每隔幾天可以給他們發信息或經文鼓勵一下,也是以一種慈愛和積極的方式監督他們。
當門徒不悔改並拒絕接受輔導時,我們不應遺棄他們。相反,繼續為他們禱告並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陪伴他們。只有神能做使人知罪的工作,我們做了自己該做的,把其餘的交給神。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