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抑情緒是不敬虔和有害的
自我控制是好事,但壓抑情緒卻不是。兩者有何分別?自我情緒的控制是選擇何時和如何釋放情緒。壓抑情緒是掩飾自己的情緒完全不釋放出來。不幸地,負面情緒是不會消失,儘管我們如何努力去壓抑它們。只要它們儲存在我們的體內,若我們不小心,它們始終會毀滅我們。
(English > Emotional suppression is ungodly and harmful | 简体中文 > 压抑情绪是不敬虔和有害的)
聖經教導我們,神已賜給我們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要我們能成熟地把負面的情緒在適當時間表達出來。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傳道書》第3章1,3-4節
情緒被壓抑的跡象
負面情緒是由真實的和感知到的犯罪觸發的。它們不是可取的,但也不是壞或危險的。它們僅僅是一些存在我們和其他人之間的不對勁信號。
當這些負面情緒被壓抑一段長時間,它們會無可避免地在一或多種方面浮現出來。所有這些跡象,意識到人生中有未解決的失望、尷尬、恐懼、無助、創傷、無權力或羞恥。
我們自己
- 我們感覺被「卡住」或麻木?
- 我們易於焦慮、憂愁、沮喪,或不安穩?
- 我們是否易怒、煩躁或鄙視,但不明所以?
- 我們是否難以表達任何一種的情緒?
- 我們是否難以微笑或真正的笑?
- 我們容易流淚和哭泣?
- 我們是否傾向上癮或自毀行為?
- 我們是否展現出完美主義或強迫性的行為?
- 我們是否掙扎於憂鬱、絕望、悲傷?
我們的身體
- 我們是否持續地覺得疲乏或困倦?
- 我們有否胸痛(心痛)和身體的痛楚?
- 我們是否難以入睡和有安穩的睡眠?
我們與別人關係
- 我們是否傾向對他人發洩?
- 我們是否傾向批判和評價別人以期保護自己?
- 我們有否傾向情緒爆發,但不知「從何而來」?
- 我們是否傾向注意自己?
- 我們是否傾向把自己視為受害者?
- 我們是否反感?當我們不能操控事情,或身邊的人?
我們與神的關係
- 我們是否感覺到神和我們之間有一堵牆?
- 我們是否用理性禱告而不是發自內心?
- 我們是否相信神是良善,卻「感覺」不到」?
- 我們是否經常為教會做不少的事,使自己的感覺良好?
若我們在這些問題上有兩個以上的答案是「是的」,我們可能須要確認,潛意識的負面情緒仍然繼續出沒。它們甚至與20、30年前的事有關!是時候面對它們,因而我們的人生最後得以向前邁進。
是時候忘記社會不敬虔的暗示
當我們出生不久,我們不會過濾我們的情緒。但當我們長大,人們會教導我們那些情緒是不被接納的,或是他們不想見到的。結果,我們或會不自覺地相信世界的模式,而不是神給我們的良善和美好旨意。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第12章2節
1.恐懼說:「掩飾。不要以真面目示人。」
同輩的壓力強迫我們向其他人的願望低頭。我們聽到從人們而來的警告,說:「不要顯露你的情緒。否則,你會⋯
- 被看為軟弱。」
- 看來愚蠢。」
- 不被接納。」
- 不體貼。」
- 被懲罰。」
- 引來尷尬。」
- 被誤會。」
我們被教導偽裝自我,因為我們覺得或許會有些什麼不妥。這「教導」攻擊神所創造的我們。由於壓抑我們所感受的,我們最終否認自己內在的問題,或其他人對我們犯下的罪過。
這種行為是由害怕被拒絕驅使的。當我們害怕人們並要取悅他們,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偶像。恐懼之靈不是從神來的,它是屬鬼魔的危險陷阱。我們的生命不是模仿我們的父母、老師、老闆、教會領袖、同事們、家人或朋友們,我們只單單仿效耶穌基督、神的兒子。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第1章7節
懼怕人的,陷入網羅;惟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箴言》第29章25節
2.哲學家說:「這是你的命運。只好接受它。」
有些哲學家教導追隨者,命運是他們無力改變的。如此,人們應該接受虐待或不公平,並強忍他們負面的情緒。我們被告之要否認個人的身份,承受人類的集體命運。
- 佛教-人生是勞苦愁煩、多災多難的。
- 儒家-接受命運。
- 堅忍主義-掌控一切,因為世界是不可預測的。
- 宿命論-你無法選擇你的命運。
這些宏大的哲學聽來很「明智」,但它們教人做自己的主人。它們教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應對我們的負面情緒。
在現實中,所有哲學的模式都專注在個人「自我」多於神。這種教導是從世界的鬼魔力量而來的。
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歌羅西書》第2章8節
3.同輩壓力說:「眼淚代表弱者。」
許多人被教導哭泣是不好的。男人被告之:「真男人流血不流淚」。女人被勸告抗拒情緒化。兒童則被取笑為「喊包」。
神稱祂創造的人體非常「美好」。這包括我們的涙管。
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創世記》第1章31節
神賜男人和女人都有哭泣的本能,因為我們要透過哭泣的淚水抒發我們的沮喪、悲哀、憂傷和焦慮。否則,這些情緒毒素會影影響我們靈性的福祉。根據《今日心理學》中眼淚對健康的好處。「情緒的眼淚能使含有壓力的賀爾蒙藉哭泣排出體外。其他研究還表明,哭泣會刺激內腓肽的産生,是我們身體天然的止痛殺手,及『感覺良好』的賀爾蒙。」
耶穌在被釘十架之前,也曾痛哭流淚大聲的禱告。祂也曾為祂的朋友拉撒路而哭。祂也為耶路撒冷將要被毀而大聲哭泣。耶穌沒有介意別人如何看祂。祂同時沒有壓抑祂的痛苦和憂傷。祂需要哭泣時便哭泣。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希伯來書》第5章7節
耶穌哭了。《約翰福音》第11章35節
仇敵隱藏的武器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被壓抑的情緒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最終都會敗壞我們的生命。我們的頭腦想跟隨神,但我們的心靈和肉體帶我們向另一方向走。它好像有一種潛意識的「自動導航」情緒,帶領我們前往不敬虔的行為。
而且屬肉體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歡。《羅馬書》第8章8節
每當我們否認自己的感受,我們本質上是玩著魔鬼的說謊遊戲-我們是在欺騙著自己。那樣就給撒旦在我們生命上找到立足點。若我們不把肉體的情緒交給神,仇敵就會利用我們未見過,但非常真實的壓抑情緒折磨和影響我們。我們用不敬虔的方法治療或避免折磨。聖經描述這就像是被魔鬼俘擄去成就牠的旨意。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翰福音》第8章44節
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提摩太後書》第2章26節
放下我們的痛苦,接受神的安息
神非常愛我們,祂不想我們繼續活著受痛苦的壓迫。耶穌邀請我們把疲憊的心帶到祂面前,因此祂能使我們的情緒重擔得安息。讓我們不忘記,耶穌熟悉這些世界拋給我們的情感痛苦。祂提醒我們祂顧念我們,並且邀請我們把痛苦卸給祂。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以賽亞書》第53章3節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得前書》第5章7節
在《馬太福音》第11章,耶穌借用軛作隱喻,軛是木製的橫檔放在兩隻動物的頸上令牠們共同進退,象徵神的慈愛帶領。有了軛,兩隻動物一定朝著同一方向。那較強壯的不能比較弱的跑快些。牠們要常在一起,肩並肩,不論任何景況。牠們只會跟另一隻同類合夥,不會跟其他動物合夥。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第11章28-29節
要留意,我們不能與耶穌同負一軛,卻繼續與痛苦作伴,我們通常錯誤地以為神會自動的挪走我們的痛苦。這是不正確的。我們要先放下自已的痛苦,才能接受神的安息。
這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一步。
如何釋放情緒的壓抑
只有神能恢復我們屬靈豐盛的情緒,我們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讓我們倚靠聖靈的指引,走上釋放情緒壓抑的路。
1.面對和放棄我們對情緒的恐懼
第一個最重要的步驟是確認我們曾掩飾自己的情緒,並尋求撇開這破壞性的習慣。這意味著我們會找一位屬靈導師,帶領我們整個的過程,還須向神承認過去的痛苦。找一個可靠敬畏神的群體,實踐承認自己的情緒,這也是非常有效的。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第5章16節
2.禱告和覆述所有重大的事件
其次,我們可以找一個安全、寧靜的地方,可以安穩地在神面前,求問聖靈揭示那些使我們困擾在負面情緒中重要的事件。通常,一些事情會立刻在我們的腦海中跳出來,因為那些回憶在我們的腦海中仍是清晰的。我們可以把每一件事件記錄起來,並記下它們為何仍然影響著我們。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翰福音》第14章26節
還要繼續等候聖靈給我們更多的啟示,祂通常會這樣做的!那些啟示會使我們驚訝,因它們是已經存在很久的年日。讚美神,每當我們祈求祂的幫助,祂會替我們沖洗淨那些隱藏的毒素。
3.即時確認我們的情緒
在過去,我們會因尊敬其他人而壓抑自己,例如是我們的父母或是上司。甚至他們出於好意的苛刻話語,仍然刺傷我們的心。現在是時候誠意地承認我們當時的負面情緒。
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箴言》第12章18節
這步驟不是譴責別人。我們不能批判其他人,但我們被召是要確認那些看得見的罪惡,我們是要說出真相而不是掩蓋它。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馬太福音》第7章1-2節
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麼?何況今生的事呢?《歌林多前書》第6章3節
注意:若我們發覺那表面上的情緒是我們不勝負荷,我們應該約見一位敬虔的聖經導師,他可以幫助我們處理,並理解我們的情緒狀況,使我們從創傷性的事件中得醫治。我們中間那些曾多年來隱藏自己情緒的人,發覺這個方法很有效。我們無須獨自掙扎。
4.與神真誠相處,傾訴我們的情感
我們被召在神面前要真誠,因為祂渴想與我們親密。我們天上的父親知道一切,並且想與我們一同受苦,因此祂能夠安慰我們。因此讓我們承認一切,不再隱藏我們負面的情緒。
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他,在他面前傾心吐意;神是我們的避難所。(細拉)《詩篇》第62篇8節
在神安全保障的同在下盡情地哭吧!哭泣絕不羞恥。是神把哭泣的本能賜給我們。我們須要透過哭泣,釋放儲存在我們體內的壓力毒素,然後能徹底的痊癒。
5.邀請聖靈進行祂的醫治
聖經描述聖靈的工作有如「活水」從內心湧流出來。本質上,想像一下哭泣對我們是好的影響。
我們現在就邀請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祂的活水泉源洗掉這世界刺穿我們的毒素。許多人感覺自從被神醫治和潔淨之後都「輕鬆」多了。
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約翰福音》第7章37-39節
6.求問神我們的眼中是否有梁木
當我們曾受創,難以清楚地論斷自己。一旦我們釋放了自己的情緒,最好退一步求問神我們是否有「梁木在自己的眼中」?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馬太福音》第7章3節
讓我們測驗自己的內心,檢查一下:
- 我們有否因自己的驕傲和主權經歷負面的情緒?
- 我們是否無法同情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他們當時是否也受創傷需要安慰?
- 我們是否選擇還擊、說閒話和採取報復,而不是做些光明的事?
- 我們有否詛咒人或神?
- 我們是否仍然憤慨、怨恨或憎惡我們的冒犯者?
7.為批判人或神而悔改
在痛苦當中,我們會說出一些難聽的話。
我們可以挑戰神,問祂為何讓壞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懷疑祂的慈愛並嘲笑祂的權威和能力。我們覺得祂欠我們一個答案。我們甚至可以譴責祂做了惡事至令我們犯罪。然而這一切都是䙝凟。神永不會犯任何的錯,或任何的罪。這是撒旦在世界製造浩劫。我們不能指責神,反而要小心觀察是應該譴責誰。
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雅各書》第1章13節
若我們曾對神懷疑或批判,我們必須在慈愛、溫柔的天父面前認罪悔改。
8.為我們的痛苦讚美神,求祂因祂的榮耀施行拯救
我們被召是要在任何境況都讚美祂,不僅是在我們喜歡的。這是祂在我們身上所定的旨意。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第5章16-18節
神知道我們在這世上的全貌。我們缺乏這能力。神確知每天、每周、每年,甚至千禧年會發生的事。我們如何能希望知道的事情比神更多?因此,讓我們明白可以安息,因我們的天父祂會為我們作工。
神藉我們的痛苦經歷成就極大的事。就像耶穌選擇為我們受苦,我們的痛苦是一個極大的機會,見證神的愛是何等的真實。祂會把我們的悲哀和痛苦化為喜樂。現在或許不會是神的完美時間。我們只需要學會忍耐。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第8章28節
你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詩篇》第30篇11節
請參閱兩篇見證: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