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否認是一種防禦機制
《聖經》中的第九誡要求我們不要對別人作偽證。如果那個人就是我們自己呢?在某些時候,我們都否認或淡化一些有壓力的情緒和想法,以避免引起別人對我們的注意。換句話說,我們做了不利於自己的偽證。在我們匆忙放棄否認這個話題之前,很重要的一點是問問我們自己,「我們在否認嗎?」否認的人會否認他們的否認。
(English > Denial as a defence mechanism destroys | 简体中文 > 否定是一种防御机制)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出埃及記》第20章16節
否認有時可能有助於維持短期的和平關係。從長遠來看,習慣性的否認是自我毀滅的。它蒙蔽了我們,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健康否認和不健康否認
否認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兩種形式。
情感上的自我控制和敬畏神的謙卑是一種健康的自我否認形式,當我們最初出於對他人的考慮,而壓抑我們的焦慮情緒和想法,但後來把它們全都交給神。
以下是一些例子(彼得前書5:6-10)
- 在神大能的手中謙卑自己(彼得前書5:6)-順服神,並承認我們沒有能力拯救或改變任何人,也沒有能力帶來最好的結果,只有祂才能做到。
- 神在適當的時候會使我們高舉(彼得前書5:6)-要知道,人可能使我們的靈受挫,但神在適當的時候會使我們高舉。
- 把我們的憂慮卸給神(彼得前書5:7)-誠實地承認並向神傾訴我們所有的憂慮和想法。
- 神看顧我們(彼得前書5:7)-要知道神會溫柔地看顧我們,不會譴責或拒絕我們。
- 保持清醒和警覺(彼得前書5:8)-警惕和辨別來自撒旦的誘惑,牠是謊言之父,欺騙我們真實的感覺和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 敵擋撒旦(彼得前書5:9)-奉耶穌的名責備並敵擋撒旦。
- 堅定我們的信心(彼得前書5:9)-不要讓環境使我們的信心動搖而離開神。
- 要知道別人也經歷過同樣的痛苦(彼得前書5:9)-不要因為沒有人理解我們的痛苦而信以為真。受苦的並不只有我們。我們都可以從耶穌那裡尋求安慰。
- 賜恩典的神必親自恢復,確認、加強和建立我們(彼得前書5:10)-把這事交給聖靈,使我們得安慰,醫治我們的憂慮。
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 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那賜諸般恩典的 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彼得前書》第5章6-10節
當我們把否認作為一種自力更生的應對機制時,它就變得不健康了。我們只是對現實緊閉心扉,假裝痛苦的事件、思想或情感並不存在。總之,我們是在欺騙自己。聖經警告我們不要做這樣的蠢事。
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詭詐(或作「自嘆」)。《箴言》第14章8節
孩子們經常使用這種「愚蠢」的拒絕方式,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處理生活中的嚴酷現實,不知道如何向耶穌敞開他們的心。成年後,這種否認會導致長期的情緒壓抑和自我否認,並導致極端的嚴重抑鬱,甚至自我憎恨。我們的自尊逐漸消失,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
我們發現我們經歷的情緒非常有限。我們的存在之所以讓人感到乏味、有限和平庸,是因為我們長久以來一直拒絕聽到內心深處真理的聲音。
不健康否認的例子
邪惡的否認選擇用另一個「故事線」來安撫我們真實的潛在情感。它可以減少我們的焦慮和情緒不適,因為我們克服了一些創傷或深深傷害的影響,但它只是一個臨時的藥水膠布貼。真實的故事仍未解決。
我們否認、輕視或使自己與…分開:
- 一個事件
- 我們的感覺(通常是羞愧、恐懼或無價值)
- 我們的需求(通常會忽略情感上合理但社交上不便的需求)
- 我們的責任
- 施虐者的內疚
- 讓我們想起不愉快情緒的人
問題是,這樣做也削弱了我們感受神的愛、和平、歡樂和希望的能力,並使我們陷入情感的僵局。
以下是一些否認的表現形式
避免 |
例子:我們選擇避免與權威人士的所有互動,而不是面對小時候在嚴格紀律下所帶來的創傷和焦慮。 |
最小化 |
例子:我們選擇相信,我們遭受來自同學的殘酷欺負只是惡作劇。我們甚至可能會拿這些事件開玩笑和大笑。 |
重構 |
例子:我們寧願相信與我們關係親近的母親,是這場不公平離婚的唯一受害者,也不願接受父母雙方都有過錯。我們根據自己的偏見重新構建自己的觀點。 |
不斷變化的環境 |
例子:我們選擇發展一段新的浪漫關係,或一個新的環境來安撫我們的不安,而不是找到我們不安的真正根源。 |
自我犧牲的 |
例子:我們選擇相信,我們所做的犧牲與他人相比是無效的。 |
證明 |
例子:我們選擇相信我們的父親經常打我們,因為他是出於好意,而不願承認我們是受虐待的無助受害者。 |
選擇忘記 |
例子:我們相信「眼不見心不煩」的錯誤想法,選擇不去回憶生活中的痛苦經歷,希望它們會自己消失。他們不會離開,除非我們向我們的救主承認我們的痛苦,並請求祂醫治我們破碎的心和破碎的靈魂。 |
屏蔽 |
例子:我們試圖忽視所有來自被不公平解僱的壓力,並說服自己我們很好。 |
用靈性偽裝 |
「神必須有受苦的理由,所以讓我忍受(並表明我是一個好基督徒)。」 「耶穌受苦,我也要受苦。」 例子:忍受苦難而不抱怨,是為了證明我們有值得讚美的品質(基於我們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承認我們軟弱,向神呼求幫助,讓別人看到祂是拯救人的神,是值得讚美的神。 |
故意視而不見 |
例子:我們選擇相信,我們信得過的網上約會不是騙局。 |
推卸責任,逃避責備 |
例子:我們選擇相信我們所有的關係都失敗了,因為別人有問題,而不願承認我們是失敗的原因。 |
躲在醫療診斷的後面 |
例子:我們選擇用人類醫生或精神病學家,來給我們分類的標籤捍衛我們的情緒爆發,而不是去造物主那裡尋求真正的治療。 |
不健康否認的根源
大多數的否認都始於童年時期,那時我們可能錯過了情感上的培養和輔導,而這些都是評估我們的焦慮,並做出無所畏懼的反應所需要的。
否認發生的情況千差萬別。大多數情況下,它被用來應對羞愧、恐懼或無關緊要的感覺。一些例子包括:
- 我們經歷了可怕或困惑的事件。
- 我們被監護人忽視了。
- 我們因表現出負面情緒而受到訓斥。
- 我們被拒絕是因為敏感和溫柔。
- 我們因為不一致的標準而受到懲罰。
- 我們在嚴格的績效標準下長大。
對於那些更能理解他人情緒、不知道如何應對不完全屬於自己的不同情緒衝擊的孩子來說,這種焦慮的經歷可能更加困難。他們甚至會責怪自己造成了這種情緒。他們的情緒被壓垮了,他們寧願通過否認來逃避這一切。
當我們選擇以另一種方式看待我們的感受時,我們給自己做了一個嚴重的傷害。
值得慶幸的是,神理解我們為什麼這樣做,並沒有譴責我們。祂來拯救我們背負重擔的心,使我們回歸圓滿。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約翰福音》第10章10節
從否認的泥潭裡得釋放和醫治
從否認中解脫出來可能會很可怕,因為我們覺得我們的情感安全網,好像從我們的腳下被移走了。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會發現什麼。我們首先採取否認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內心的焦慮已經超出了我們自己的承受能力。
現在耶穌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需要放棄這種不虔誠的模式。神召喚我們投入祂的懷抱,溫柔地告訴我們把我們的焦慮和痛苦交給祂,不要再把它們都壓在裡面。我們越是承認我們內在看不見的痛苦,神就會通過耶穌給我們更多的安慰。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他顧念你們。 《彼得前書》第5章7節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 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 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 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哥林多後書》第1章3-5節
感謝神,耶穌作為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和我們一樣有同樣的弱點也曾經歷誘惑。因此,我們慈愛的救主完全了解我們的感受,也完全知道如何安慰我們。祂會指引我們通往豐盛生活的道路!當我們邀請耶穌來擔當我們的重擔時,祂心甘情願地擔當。
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 神,是應當稱頌的。細拉《詩篇》第68篇19節
每個人從否認到回歸真理和自我接受的過程都是不同的。要描述每一次旅行的樣子是不可能的,但這裡有一些鼓勵。
首先,重要的是要承認,我們的安全網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個自我否認的黑暗監獄。我們陷入了一種自我造成的盲目之中。
讚美神,祂創造了天堂,給了我們呼吸,將給我們光明,並溫柔地把我們從情感的地牢帶出來。這是神跟隨我們的步伐,因為祂是一個仁慈的慈父,祂知道我們在某些方面仍然是情感的嬰兒。我們只需要在祂面前一步一個腳印。例子,請參閱見證:耶穌顯明了一個法律顧問隱藏的自我否認
創造諸天,鋪張穹蒼,將地和地所出的一併鋪開,賜氣息給地上的眾人,又賜靈性給行在其上之人的神耶和華,他如此說:「我耶和華憑公義召你,必攙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眾民的中保(「中保」原文作「約」),作外邦人的光,開瞎子的眼,領被囚的出牢獄,領坐黑暗的出監牢。 《以賽亞書》第42章5-7節
神要我們獻上我們的全身作為活祭,這樣祂就能使我們的每一部分重新成為一體。這包括把我們的心,連同我們所有的偏見、恐懼、痛苦和焦慮,奉獻給祂,讓祂更新。這一開始可能會讓人望而生畏,但它實際上會成為我們為自己做的最自由、最賦予生命的行為。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馬書》第12章1-2節
向神尋求醫治需要相當程度的謙卑,因為我們首先需要承認我們不夠聰明,無法拯救自己。只有神有能力給我們第二次生命。祂會溫柔地向我們展示我們埋藏的焦慮,這樣我們就可以向祂悔改,走出我們隱藏痛苦的黑暗監獄,進入祂的光明中。祂不會譴責我們的。祂只是要求我們不要再回到同樣具有破壞性的否認模式。
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 《哥林多前書》第3章18節
神啊,求你鑑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詩篇》第139篇23-24節
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第8章11-12節
我們會向耶穌敞開心扉嗎?我們可能已經知道,祂一直站在門口敲門,但只是選擇否認祂。是時候打開那扇門了。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啟示錄》第3章20節
另外,請參閱悔改來獲得自由
請參閱見證:耶穌向一個律師展示如何運用她的屬靈恩賜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