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什麼是愛而什麼不是
什麼是上帝賦予的最重要的恩賜?神蹟?醫治?先知的恩賜?超自然的力量?說方言嗎?相反,上帝的話卻詮釋了愛是最重要的力量。我們可能被關於愛的歌曲、電影和想法包圍,卻不知道如何去實踐最純粹的愛。上帝-愛的創造者,在愛這方面教會了我們什麼?
(English > Understanding what love is and what it isn’t | 简体中文 > 了解什么是爱而什么不是)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哥林多前書》第13章1-3節
每個人的靈魂都深切地渴望被愛。這是對上帝的一種潛意識的呼喚,上帝就是愛。亞當和夏娃在與上帝隔絕之前,就已經知道這完全的愛了。如今這種隔絕在每個人的靈魂中仍然非常明顯。它可以是指引我們回到造物主身邊的歸航信號,也可以被撒旦所利用,引導我們走向以自我為中心、精於算計、善於操控的其他世俗形式的愛。
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 神,因為 神就是愛。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 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 神,乃是 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約翰一書》第4章8-10節
這個世界教會了我們要少付出愛;只在看起來安全的時候,或者在我們方便的時候去愛。我們把愛等同於美好的感覺;我們相信愛情一定是愉悅的,輕鬆的,沒有煩惱的。我們認為這取決於人們如何對待我們;我們只愛可愛的人。當我們的愛沒有得到回報或感激時,我們會感到不安。有些人甚至會用愛情的承諾作為情感勒索的武器;他們只有在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時才會愛別人。對你來說,這種愛聽起來強大嗎?感謝上帝對我們的愛不是這樣。
諷刺的是,當別人不愛我們的時候,我們很快就能發現,但當我們自己不愛別人的時候,我們卻看不出來。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引用流行的詩篇,如哥林多前書13:4-6,關於愛,但我們中有多少人真的按照聖經的定義來表達愛呢?
因為全律法都包在「 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歌羅西書》第5章14節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哥林多前書》第13章4-6節
聖經說,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上帝,我們需要走出我們對愛和舒適地帶的世俗定義,像他一樣去愛。上帝完全的愛與世界上的愛非常不同。上帝甚至呼召我們去愛我們的敵人。它不取決於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感覺,或別人如何對待我們。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馬太福音》第5章44-48節
聖經甚至說,任何不愛別人的人都是魔鬼的孩子,精神上已經死亡。凡懷恨惡的、就是殺人的、他沒有永生。這些措辭強烈但很重要,值得注意。
上帝的愛去愛別人是有一種意識的選擇,因為上帝先愛了我們。上帝呼召我們將上帝的愛傳遞給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即使是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激怒的人,或者我們認為背叛或拒絕我們的人。這種愛是強大而不可動搖的。相比之下,它讓治愈病人或讓死人復生的能力變得蒼白無力。愛需要更多的毅力、堅持和意向性。
從此就顯出誰是 神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行義的就不屬 神,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 《約翰一書》第3章10節
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裡面。 《約翰一書》第3章14-15節
上帝的愛
只有愛的源泉才能教會我們,並挑戰我們愛的真諦。跟隨耶穌意味著我們需要放棄目前所學到的一切關於非神之愛的知識。這可以是我們的家庭、學校、媒體、言情小說和電視節目塑造的愛情畫面等等。只有當我們迎接上帝的教導時,我們的心才會變得更有愛心。
讓我們記住,我們的目標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變得更有愛,而是更多地尋求上帝。當祂的同在充滿我們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將變得更有能力去愛別人。愛別人意味著為別人的益處而行事,並且用來自聖靈的智慧去做這件事。
完全的愛是聖靈在我們心中顯現的關鍵。當我們潔淨自己並向祂敞開我們的心時,上帝的靈會用祂的愛充滿我們,這樣我們就能像他一樣愛別人。用完全地愛別人是一個自覺的決定,跟隨耶穌,而不是我們心中的慾望或(有限的)理智的邏輯。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 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羅馬書》第5章5節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加拉太書》第5章22節
首先需要謙卑,走出我們的舒適地帶,跟隨耶穌。然後,聖靈將帶領我們在一個激動人心的變革之旅中前進。上帝的靈不會強迫我們邁出第一步,因為那不是很有愛。對我們來說,我們需要記住,愛需要行動,而第一步是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愛奉獻給上帝。順服和信任是我們可以獻給創造宇宙和宇宙萬物的天父的最好禮物。
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約翰一書》第3章18節
當我們一次又一次選擇以上帝所喜悅的方式去愛時,我們就會更好地認識到上帝的愛是什麼樣子。
- 真誠 |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 《羅馬書》第12章9節
- 無畏 | 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 《約翰一書》第4章18節
- 對惡人和忘恩負義的人善良慷慨 | 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藉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路加福音》第6章35節
- 總是誠實可靠 |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 《箴言》第17章17節
- 不配的 |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馬書》第5章8節
- 遞增 | 弟兄們,我們該為你們常常感謝 神,這本是合宜的,因你們的信心格外增長,並且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帖撒羅尼迦後書》第1章3節
這種類型的愛在實際中是怎樣的呢?上帝的話告訴我們,我們要:
- 謀求他人的益處 | 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哥林多前書》第10章24節
- 造就別人 | 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哥林多前書》第8章1節
- 服侍別人 | 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侍。 《加拉太書》第5章13節
- 真誠地尊重他人 |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羅馬書》第12章10節
- 溫柔和恭敬地說真話,幫助別人在上帝的同行中成熟 |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以弗所書》第4章15節
- 幫助有物質需要的人 | 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 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 《約翰一書》第3章17節
- 促進和睦 | 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 《歌羅西書》第3章14節
愛別人可能會讓你陷入混亂,感到不舒服。如果我們像上帝一樣愛,我們也會:
- 容忍他人的不完美 |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第4章2節
- 迅速忽略別人的冒犯 | 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箴言》第10章12節
- 易於饒恕 |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歌羅西書》第3章13節
- 不記仇 |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 《利未記》第19章18節
- 不得罪別人 | 愛是不加害於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 《羅馬書》第13章10節
- 不絆倒人 | 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約翰一書》第2章10節
- 為他人的益處而作出犧牲 |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 《約翰一書》第3章16節
- 要以人為本,不要拋棄人 |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哥林多前書》第13章7節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第13章35節
多麼敬虔的愛啊
除了了解基督的愛是什麼樣子之外,了解什麼不是上帝的愛也很有幫助。
1. 愛是沒有條件的
像基督一樣的愛是作為一種禮物無償地給予,不是不情願的,也不是迫於壓力而給予的。它從來不是交易性的或有條件的。
即使我們不配、不忠、忘恩負義、沒有能力完全地愛祂,上帝也會把祂的愛延伸給我們。當我們跟隨耶穌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為別人做同樣的事,這樣我們就可以證明耶穌確實活著,因為祂的愛繼續在我們身上流動。即使我們的心還沒有完全成熟,我們也要這樣做,因為上帝的靈會改變我們的心,使我們行出信心來。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 神所喜愛的。 《哥林多後書》第9章7節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第13章34-35節
2. 愛不要求我們去喜歡某個人
上帝的話召我們去愛我們的敵人。顯然,我們的敵人做了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情。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每個人都有同情心、仁慈和耐心,不管他們做了什麼,也不管他們可能會做什麼。
父神提醒我們,如果我們只愛那些可愛的人,我們與世俗世界沒有什麼不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寬恕暴力、謀殺或邪惡。相反,這意味著我們不必以惡報惡,可以給予寬恕和恩典,就像耶穌給予我們一樣。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藉給罪人,要如數收回。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藉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路加福音》第6章32-36節
3. 愛是不會挑揀的
每個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當我們愛上帝,我們就會愛祂所創造的。我們可能憎恨一個人因犯罪或神秘而導致的靈性敗壞,但我們被召去愛神所創造的人。當我們選擇我們所愛的人時,我們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評判者,這是上帝告訴我們不要做的,因為只有祂有權利評判祂自己創造的東西。
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 《雅各書》第4章12節
4. 愛不是控制
有時我們會試圖影響和操縱那些我們關心的人,說服他們遵循我們的個人觀點和方式。也許我們覺得自己有更大的智慧或經驗。然而,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這樣做可能是在違背上帝,因為我們可能會引導他們偏離上帝對他們的旨意。祂的道遠高於我們的道。父神呼召我們從愛中彼此鼓勵,而不是把我們的個人意志強加於他們。世上沒有無罪的人。我們應該互相鼓勵去跟隨耶穌,而不是讓別人跟隨另一個罪人也就是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更深入地研究我們試圖控制別人的原因,我們就會注意到我們心中急躁、驕傲、恐懼、嫉妒和自私的野心。我們可能認為我們所做的是為了別人的最大利益,但實際上,我們這麼做是因為這讓我們感覺更好。我們的動機是對自己的愛,而不是對他人的真正的愛。
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 《傳道書》第7章20節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哥林多前書》第13章4-5節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腓立比書》第2章3節
5. 愛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
我們知道耶穌並不喜歡被釘十字架,祂為祂將要經歷的痛苦而痛苦,但祂還是繼續遵從上帝的旨意。我們可以感謝上帝的愛!耶穌所作的犧牲給我們的屬靈生活帶來了永遠的巨變。
祂在地上心甘情願和充滿愛心的犧牲,也為祂贏得了天上的最高位置。想像一下祂在天堂所受到的榮耀-以及我們這些像耶穌一樣愛的人將會得到怎樣的慶祝。然而,這不是我們從塵世反復學到的東西,它教導我們「 跟隨你的感覺」,而不是「 跟隨耶穌」。
我們當中的任何人,都不太可能像耶穌那樣為別人犧牲到流血流淚的地步。然而,上帝向我們展示了這幅美麗的圖畫:祂為我們受了多大的苦,為我們樹立了最高的榜樣。作為耶穌基督的信徒,如果我們把我們的感覺和幸福交託給耶穌,我們就可以為了別人的好處去愛和受苦。父神召我們不是要我們去做祂沒有以榜樣來證明的事。
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 《希伯來書》第12章4節
不是每一個對我說:’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入天國,唯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馬太福音》第7章21節
6. 愛不會容忍基督身體裡的罪
對上帝和上帝的子民的愛,意味著我們也要以愛心去面對那些自稱為「 基督徒」卻繼續犯罪的人。
大多數時候,這只是因為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落入了撒旦的謊言和誘惑。或者他們的內心隱藏著焦慮、壓力和痛苦。通過在基督裡與我們的弟兄姐妹們溫柔耐心地同行,邁向聖潔和完整,我們實際上可以把他們從永恆的毀滅中拯救出來(啟示錄21:8)。
看到一個信徒公然違背神卻不做任何事,這是非常不可愛的,僅僅因為我們更關心我們的「 面子」和名聲,而不是他們與父神的關係。當我們真心愛我們在基督裡的弟兄姐妹時,我們就會謙卑地與他們一起走上前問:「 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另一條帶領我們回到耶穌的路?」
其他時候,有披著羊皮的狼潛入基督教社區,他們沒有真正的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上帝。在內部,他們提升自己,製造分裂,把人引入歧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上帝子民的愛意味著我們需要面對,並在必要時將這些人從我們中間驅逐出去,以免上帝的羊和耶穌的名遭受更多的傷害。
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份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里,這是第二次的死。 《啟示錄》第21章8節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馬太福音》第7章15-20節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加拉太書》第6章1節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馬太福音》第18章15-17節
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或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 《哥林多前書》第5章9-11節
閱郵件推送,接收網站最新發布提醒,請點擊 此處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