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祷告前先检查我们的态度
我们对神的祷告是神圣的。祂珍惜我们向祂祷告的宝贵时光-因此耶稣公开谴责那些把神的殿变成兑换银钱的地方和「贼窝」。就在此刻,祭司们决定要除灭和杀害耶稣。耶稣不惧怕牺牲祂的性命,保护我们与父神祷告的时间。这说明我们对祷告应该要有什么态度?
(English > Checking our attitudes before we pray | 繁體中文 > 禱告前先檢查我們的態度)
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便教训他们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么?你们倒使他成为贼窝了。祭司长和文士听见这话,就想法子要除灭耶稣,却又怕他,因为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 《马可福音》第11章15-18节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会选择自己方便的时候、或是当我们有求于祂时才向神祷告。对比一下耶稣的祷告。
我们的救赎主祷告是什至在祂非常忙碌的时候,并在祂生命中重大事情的前和后都祷告。
- 耶稣刻意离开群众,独自祷告寻求神,尽管有事工和人们的要求等着祂|《马太福音》第14章23节:「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
- 祂常常祷告|《路加福音》第5章16节:「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
- 祂每天早晨先祷告|《马可福音》第1章35节:「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
- 祂有时整夜祷告|《路加福音》第6章12节:「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
若神的儿子也须要常常祷告,那么我们肯定更需要。
耶稣借祷告与父神分享生命
耶稣的祷告并不重复或是无聊的。我们看到耶稣借祷告与父神分享生命。
- 祂在祂父神的旨意中欢乐|《路加福音》第10章21节:「正当那时,耶稣被圣灵感动就欢乐,说: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阿!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 祂感谢父神的奇迹,如此人们能看见神的作为|《约翰福音》第11章41-42节:「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阿,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
- 祂祷告父神继续作工|《约翰福音》第17章15-19节:「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或作:脱离罪恶)。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
- 祂为祂的门徒祷告|《路加福音》第22章32节:「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 祂祷告饶恕那些侮辱和偷盗祂的人|《路加福音》第23章34节:「当下耶稣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
- 祂祷告承认祂的心灵苦楚|《约翰福音》第12章27节:「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阿,救我脱离这时候;」
- 祂祷告挣扎于成全神的旨意,并把祂的生命交给神|《马太福音》第26章39,44节:「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耶稣又离开他们去了。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
- 祂痛苦地告诉神祂感到被离弃|《马太福音》第27章46节:「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 祂甚至用了最后的一口气祷告|《路加福音》第23章46节:「耶稣大声喊着说:父阿!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现在,请留意耶稣并没有祷告关于这些。耶稣没有给神一张祂所需的物品清单,祂没有求神帮忙,反而欢喜地接受神在祂身上的旨意。祂没有咒诅人反而求神饶恕他们。
没有一个模式的祷告是错的,不过它若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祷告模式,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像对世界上的偶像祷告,而不是向真神祷告。
我们对祷告的态度如何变成败坏的
我们总是不提防世界的影响能败坏我们祷告的模式。以下是一些例子:
- 流行文化-我们观察世界如何对神不敬,因此也用如此心态向神祷告|《罗马书》第3章11,18节:「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他们眼中不怕神。」
- 宗教文化-我们跟随任何宗教群体的祷告仪式,而不是单凭我们是祂的儿女般的心祷告|《路加福音》第18章11-14节:「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的祷告说:神阿,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的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 庙宇文化-我们待神像个幸运符,无论何时我们有需要;而不是追求真的跟随祂|《路加福音》第6章46节:「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阿,主阿,却不遵我的话行呢?」
- 比较文化-我们为个人的目标求神帮助,而不是求祂的旨意|《雅各书》第4章3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
- 亚洲「面子」(羞耻)文化-我们只向神祷告我们感觉良好的事,不好的则避而不谈|《以赛亚书》第50章7节:「主耶和华必帮助我,所以我不抱愧。我硬着脸面好像坚石;我也知道我必不致蒙羞。」
- 唯物主义文化-我们向神求世上的祝福,忽略更重要的永恒事情|《约翰一书》第2章17节:「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
- 工作文化-我们表现自己的好行为,仿似向神表现我的成绩。当我们如此祷告,我们实际是期望自己有权利向神求奖赏或补偿。但神给我们好的礼物超过我们的智慧和慷慨本性,祂不会要求我们为祂的利益工作|《以弗所书》第2章8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
- 哲学和世界系统-我们可能会相信某些哲学和世俗思想体系,根据人类智慧祷告,而取代寻求明白神的旨意|《歌罗西书》第2章8节:「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
此类世俗的影响是更流行在我们的祷告中,多于我们是有意识地察觉!
明白我们应有的态度
神一直在我们身旁,自从我们还在母亲的子宫内,甚至在我们未接受耶稣作为救主之前。祂亲自见证我们生命的每一刻,祂彻底知道在我们的余生中,每分钟所发生的事。
我们如何向那位比我们自己更清楚明白的人祷告?祂知道我们的所需比我们更清楚。既然如此,祷告的意义是什么?
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 《诗篇》第139篇4节
祷告是与神相连的时刻,心连心。若我们稍停想一下,除了我们自己的心,没有什么是人可以真正控制的。神让我们有自主权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一切都在祂的掌控之下,我们的身体、天气、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工作、未来⋯等等。
每一次神呼召我们寻求祂,我们被告知要尽心尽意。我们要作出抉择。祷告是我们呈上自己的心来崇拜祂。
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 《耶利米书》第29节13节
试想一下真正的朋友和仅是相识的人的区别。真正朋友愿为我们付出时间,他们真正关心我们所说的;对我们说的话,他们有回应,且总体上诚恳地关心我们。我们可以相信当我们需要他们时,他们会出手相助。真正的朋友会为我们犠性,因为他们爱我们。
只是相识的人,从另一方面看来,好像比较有礼貌,但谈话肤浅,他们花时间只是为他们的方便,即使我们跟他们多谈也不会有任何意义。从他们的态度,可以分辨谁是我们的知心友或只属泛泛之交。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和神沟通的态度。我们与神的「友谊」有多深?或是我们对祂只是一个泛泛之交?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约翰福音》第15章13节
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约翰福音》第15章15节
若我们趟开心门给神,我们的祷告必会演变成为与神之间的真正友谊。否则,我们只用「嘴唇尊敬神」。耶稣称此类祷告为伪善。
假冒为善的人哪,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是不错的。他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马太福音》第15章7-9节
我们与神之间的友谊不应掉以轻心。祂是宇宙之王却弯下腰来跟我们说话。
圣经展示神像朋友般跟摩西说话。无论何时我们全能的父像云柱降临在会幕前,面对面与摩西说话,差不多2百万的以色列子民都由他们的帐棚中出来敬拜神。民众不敢走近,因为他们都因神的威严而惧怕。另一个例子,我们看到民众都极其畏惧,当神驾临时的地动山摇,当神出现在他们当中,民众都极其惧怕颤抖。
现在,我们不必依靠一位像摩西般的中介在我们与神之间,因为耶稣已为我们成就了,我们可以奉祂的名面对面向神祷告。然而当我们祷告,我们有否怀着同样尊敬和畏惧的心?当祂来对我们说话,我们能否想像2百万民众立刻起来敬拜神?
众百姓看见云柱立在会幕门前,就都起来,各人在自己帐棚的门口下拜。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摩西转到营里去,惟有他的帮手─一个少年人嫩的儿子约书亚不离开会幕。 《出埃及记》第33章10-11节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神,都站在山下。西乃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动角声渐渐的高而又高,摩西就说话,神有声音答应他。 《出埃及记》第19章16-19节
现在我们在祷告中很容易接触到神,但不要忘记耶稣被钉十架可怕的死亡,所付出的宝贵代价。我们可以拥有这特权而视之为理所当然。
在耶稣呼尽最后一口气时,神把圣殿内至圣所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象征有罪的人现在可以进到祂面前。是由于耶稣牺牲的宝血流出,买赎了我们的罪的功劳。
要明白这个意义,我们必须明白至圣所代表什么。这是圣殿的最里面,内层最神圣的地方,放置着约柜。用幔子遮盖着的面积很大。它是60英尺长(约6个货柜的高度),30英尺阔和4英寸厚度。
在那时期,只有大祭司能够进入至圣所,他只能每年进入一次,就是在赎罪日,为民众补偿或赎罪献祭给神。在大祭司进入至圣所之前,他必先要洁净自己,穿上特别的服饰,带着烧着的香,让香的烟雾遮盖他不直接看到神,并带上牺牲的血作赎罪《出埃及记》。若大祭司在仪式上不洁,或是在任何步骤上出错,他都会立刻死亡。这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耶稣大声喊叫,气就断了。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对面站着的百夫长看见耶稣这样喊叫(有古卷没有喊叫二字)断气,就说:这人真是神的儿子! 《马可福音》第15章37-39节
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何况基督借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原文是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么? 《希伯来书》第9章11-14节
现在我们都可以来到神面前无惧于会立刻死亡。我们只须单单奉主的名,就可以在任何一天的任何时间向祂祷告。一旦我们接受耶稣作我们的救赎主,并奉祂的名受洗,祂的灵就内住我们心里,把我们生理的身体成为圣灵的殿。正如大祭司首先洁净自己然后见神,我们同样必须为祷告首先预备自己的心。
我们所呈献的「血」是耶稣的,穿上的「特别衣服」是耶稣的公义。若我们确认神的神圣是何等威严可畏,我们应该也谦卑地洗净我们心中的污秽,然后向祂说话。
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罗马书》第13章14节
我因耶和华大大欢喜;我的心靠神快乐。因他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华冠,又像新妇佩戴妆饰。 《以赛亚书》第61章10节
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 《诗篇》第66篇18节
检查我们态度的4种方法
神的话告诉我们,在祷告之前,我们应该:
- 谦卑|谦卑自己,放弃我们(有限)的知识、期望和要求|《历代志下》第7章14节:「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
- 童心|要像纯洁、受教和顺服的孩子|《马太福音》第18章3-4节:「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 悔改|悔改自己的恶行并祈求洁净我们,以致我们可以在祂面前敬拜|《约翰福音》第9章31节:「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
- 复和|与信徒们复和,免得神的国度被分裂令祂忧伤|《马太福音》第5章23-24节:「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我们无须拥有一些美丽的言词或一个完美的生命才可以祷告。我们只需要呈献神一剂健康成份的谦卑和尊敬。请看一看那个挂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犯人。他开放地承认自己是罪有应得,在另一个罪犯之前维护耶稣。然后他作出简单的要求请耶稣纪念他。耶稣回应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那罪犯没有狡辩,也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仅仅敞开心尊崇耶稣。同样,我们的祷告也应该存着一个尊敬和崇拜神的态度开始。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么?可以救自己和我们罢!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么?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就说:耶稣阿,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路加福音》第23章39-4节
阅邮件推送,接收网站最新发布提醒,请点击 此处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