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避免筋疲力尽
每个人重新得力的方式不同。性格外向的人也许愿意待在人群里;而内向的人喜欢独自在家。灵性更新永远是在神的同在里完成的。神应许说等候祂的必奔跑不疲乏,行走不困倦。
(English > How to avoid burn-out as a mentor | 繁體中文 > 如何避免筋疲力盡)
以赛亚书 40:31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灵性更新对属灵导师来说很重要,因为导师必须满有神的爱、喜乐和平安才能按照神的心意辅导门徒。
当我们在服事中失去喜乐时
甘心乐意的奉献是神所喜悦的。当我们花时间,资源并倾倒我们的爱在他人生命里时,神喜欢我们喜乐地去做这一切。
哥林多后书 9:7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当我们不再喜乐地去服事时,有种危险就是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那时我们觉得服事的轭很难,担子很重,我们也不再跟随耶稣在马太福音11章的呼召了。
马太福音11:29-30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神要我们将担子放在祂脚前并在祂里面得安息。祂甚至应许我们这样做时祂会祝福我们,使我们“乘驾地的高处!”
以赛亚书 58:13-14 你若在安息日掉转你的脚步,在我圣日不以操作为喜乐,称安息日为可喜乐的,称耶和华的圣日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这日,不办自己的私事,不随自己的私意,不说自己的私话,你就以耶和华为乐。耶和华要使你乘驾地的高处。又以你祖雅各的产业养育你。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当我们的身体得不到休息时,人就会变得易怒、疲乏。随之而来是沮丧、困惑和怨恨的情绪。
精神和情绪的放松与身体休息一样重要。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时间,使自己的心思意念在神面前安静,可以默想神的话并邀请圣灵来修复我们灵魂上的裂痕。
神不是一个奴隶监工
圣经上记载好多耶稣服事关爱他人的故事。有时他被一大群人团团围住。
耶稣看到受苦的人群就心生怜悯,他说施比受更有福。
使徒行传20:35 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像耶稣一样,任何时候有真正需求的时候我们都愿意去帮助他人。挑战在于我们周围有太多的需求,最终自己担了太多的担子。(对有怜悯恩赐的人来说要拒绝他人的需求相当困难)
有时我们把神看作奴隶监工一样监督我们的服事。我们疲乏了并开始抱怨—没有意识到这时的我们已经不是一个好的见证并跌入罪中。我们的服事没了爱也没了喜乐,这不仅没有荣耀天父也会使祂伤心。
约翰福音 6:28-29 众人问他说,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神的工呢?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
1. 神要的是我们的心,不是我们的服事
我们对神的爱比我们的服事更讨神的喜悦。祂希望我们爱他自己,而不是爱上祂的事工。
箴言 23:26 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悦我的道路。
当我们的焦点转移到事工上时,靠着自己的能力而看不到神的目的,这时就会感到筋疲力尽。
2. 神不需要我们
神呼召我们去服事他人因为祂要训练我们像祂爱我们那样去爱别人,不是因为祂“需要”我们。祂从创世之初就掌管万有,当然此时也不需要我们为他埋头苦干。
3. 神没有创造奴隶
神没有把我们造成奴隶,而是祂的儿女。祂创造我们是为了与祂相交。然而我们对神认识可能是扭曲或错误的,把祂看成需要讨好的“老板”或“法官”。
约翰福音 15: 15 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4. 神给我们有具体的工作
即使在我们出生前,神已经为我们设定了活动的界限,给每个人安排了不同的角色。我们只要单单作祂为我们安排的工作,不要将自己的日程表安排了各种事工,有些事工也许是神安排别人要去完成的。
以弗所书 2:10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5. 神是这世界的救主
有的人就怀有“救主”的心态,觉得自己如果不去帮助那个人的话就没人能帮助他了。这种心态忽略了神的至高主权,他才是我们的“救主”。
6. 在神里面我们的灵被更新
我们要记住当年耶稣在世上服事的时候,也是花很多时间从人群中退出与神同在。他花时间在神的同在里安歇、恢复。
动机不纯
外表看起来我们热心地服事神,但是内心动机不纯或对神有错误的认识,这不荣耀神。
一些不讨神喜悦的动机包括:
- “我只有帮助他人时才感觉配得神的爱。”
- “我不配休息。”
- “看起来神没有作工,我必须介入。”
- “我是唯一能帮助他们的人。”
- “我是最有资格做这事的,并且我做得比其他人都好。”
- “这个人受伤了,我能感受到。我必须采取一些措施解决他们的问题,看到他们这样受伤我太难过了。”
- “帮助别人使我有一种满足感。”
- “我不拒绝他们,因为我希望他们认为我是个好人。”
- “我想帮助他们,因为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也需要他们的帮助。”
这些思维模式会使我们更加卖力地服事,最终筋疲力尽。
更新我们的心思意念
如果属灵导师变得无精打采、困惑或不高兴,门徒也得不到鼓励。如果把神看作是奴隶监工那样去服事他,我们要悔改并更新我们的心思意念,这样才能手洁心清地服事神。
诗篇 24:3-4 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
1. 先要讨神的喜悦,不是讨人的喜悦
有时我们服事人超过了服事神,并抢夺了神的荣耀。
辅导门徒是因着神和祂的爱,不是因为人们多爱我们。辅导也不是因着门徒与我们在一起成长了多少,或我们的辅导有多好/多糟糕。
当我们过于看重自己的属灵导师身份时,就很容易被别人或仇敌利用,无法做一个好榜样。
让我们悔改并感谢神对我们有耐心。凡有可能时,我们都要花时间反省自己的动机并定睛在神身上。
哥林多后书 5:9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2. 寻求在神里面的满足,而非事工上的满足
“没有时间留给神”肯定表明我们的优先次序不正确。我们为自己的忙碌找借口说因为想要“为神做更多的事”。
服事别人使我们有目标感。特别是我们当中有人在成长过程中鲜有被人肯定,这种目标感更强。我们付上与神同在的时间为代价来服事别人,就是因着事工给我们的那种满足感。
当别人知道我们为神做了多少工时,我们暗自欢喜。我们看重事工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这样做的危险就是我们会变得骄傲、掌控并以事工为导向。到最后你可能会比门徒还要辛苦地做工因为你在打别人该打的仗。
我们要为此悔改并请神帮助我们既在神里面找到满足感又享受祂给我们安排的工作。
以弗所书3:17,19 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 … 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
3. 询问神祂的计划是什么
在接受新的责任或工作之前,我们先祷告寻求神的旨意。 这样做,我们才有信心向一些事情说“NO”,不管这些事看上去多么有意义,因为知道我们正走在神所预备的道路上。在我们所有的事工中,首先要向神负责,其次是向人负责。
我们要悔改并寻求单单行在神的计划和供应里。
箴言 19:21 人心多有计谋。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
4.赞美神并将凡事交托给神
我们内心 都有对失败的恐惧。但是有神同在就不害怕。我们要放手让门徒学会依靠神(而不是我们)去解决困难。
即使有时按照我们的标准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我们要相信神有更高的道路。祂也许正用我们不明白也看不见的方式在门徒的生命中动工。神的道路永远高过我们的道路。
以赛亚书55:9 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只要我们住在神里面,祂会确保我们倾注在门徒生命中的爱结出圣灵的“果实”。就如蝴蝶只有准备好了才会破茧而出,神知道每个人“破茧而出”的时间。
我们为自己的短视和紧张而悔改。我们赞美神能做一切不可能的事情。
马太福音 19:26 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哥林多后书 2:14 感谢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借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筋疲力尽”的调节方法
不要将门徒的问题带回到家里,否则对自己和家人都不公平。
下面这几件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以避免自己筋疲力尽。
- 清理我们的日程安排 – 重新安排计划,为自己安排在神面前安息的时间。
- 首先寻求神 – 有时我们要为自己的努力奋斗向神悔改,因为没有先来到神面前寻求答案和恢复。经常在神面前安静。每天为三件事情向祂感恩。
- 充满我们的油箱 – 开始有意识地照顾自己,保证自己健康(情绪/灵魂/身体),然后才能照顾他人。自己的油箱空了就无法服事别人。分别出时间专门祷告、休息、睡觉、锻炼和娱乐。没有必要匆匆忙忙地去帮助他人,先要照顾好自己。
- 告知我们的属灵导师 – 如果感到自己有问题,快要“枯干”了,一定要让我们的导师知道,寻求帮助。
- 寻求帮助– 我们要学会接受并寻求帮助。放权,不要凡事抓住不放,像控制狂一样,这样不荣耀神,只是在寻求自己的荣耀。
- 照顾好我们的核心圈 – 照顾好我们的核心圈,如我们的配偶和家人等,然后才照顾别人。如果家里的问题已经使你力不从心,就不要试图二者兼顾。
箴言17:22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注意: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人让人感到很难去爱他们。大概分为以下三类:
前两种类型的人其实是帮助我们成长的机会。第三种类型的人是我们要操练属灵分辨力的人。 在“灵性不健全”的人中,有些人没有预备好要接受神的真理,仍然刚硬着心陷在罪中,不断地逃离神并且不愿承担任何责任。 有些人是真正谦卑地寻求神但真的是有些挣扎;而有些人是悖逆,不愿意对付自己的问题,我们要将这两类人分别开来。后者非常耗费人的精力,并非常自私,爱争辩,不感恩并且看不到真理。 这种人经常利用别人为“拐杖”,让自己舒服即可。 对这种案例我们要警醒,因为我们不能每次随叫随到地“解救”他们,这样反而助长了他们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人甚至威胁导师如果不为他们做点什么的话就要自杀,此时导师不要惊惶或很内疚地满足门徒的要求,而是要祷告询问神下一步该怎么做。 面对这样的人时,导师必须:
|
阅邮件推送,接收网站最新发布提醒,请点击 此处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