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抱怨为感恩
我们能够从一个人的口中得悉他们的心境如何。那些完全与神和好,并由圣灵引导的人,会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倾向凡事谢恩。那些惯常抱怨、发牢骚或诉苦的,是因为他们心里埋藏着很多圣经上所说的「邪恶」。这些是什么东西?如何消除它们?
(English > Replacing our complaining with thankfulness | 繁體中文 > 化抱怨為感恩)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路加福音》第6章45节
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5章18节
抱怨对身体的危害
负面的想法模式对我们脑部有负面的影响。
脑素描显示埋怨引致海马体、负责问题解决和其他认知功能收缩。此外,它释出高水平的皮质醇进入我们的血液。当「压力贺尔蒙」过度活跃,会引致许多健康问题。例如:太多皮质醇会引致免疫系统变差、疲劳、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
因此,埋怨实际上使我们感觉更加不振。它影响我们清楚地思考,最终妨碍我们确认聆听神的声音和祂祝福的能力。
有趣是,研究也显示感恩的行为能够降低皮质醇水平超出20%。难怪圣经为何重复要求我们凡事感恩?作为耶稣基督的跟随者,我们被召在任何事情和景况都要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定的旨意。神不能,也不会为我们的埋怨及对抗祂的旨意而奖励我们。若我们不懂感恩,我们会消灭给我们生命的圣灵。
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 《以弗所书》第5章20节
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5章18节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约翰福音》第6章63节
埋怨的种类
埋怨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1.未满足的情感需要
第一类型的埋怨是基于愚昧。
或许我们真的感觉恐惧、被困、背叛和失落,却不懂如何用健康的方法处理我们不愉快的情绪。当这种感觉冒起,我们无休止地诉说,却不知道如何解决那真正在我们里面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须要记住大卫王的话,他向神呼求,并向他的创造者倾吐他的怨言。大卫毫无保留。他向那唯一完全明白他的,并知道如何安慰他的那一位尽情倾诉。大卫没有发出怨声,或向人诉苦;他是直接走向神。
我发声哀告耶和华,发声恳求耶和华。我在他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陈说我的患难。 《诗篇》第142篇1-2节
我们也当把忧伤交给神,求祂帮助和拯救。埋怨或许会短暂的释放一些怨气,但真的危险是最终变成谗言、诽谤、苦毒和论断。取代作为代表神的爱发光芒,反而像《雅各书》第1章26节所说的:却不勒住我们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我们的虔诚是虚的。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 《雅各书》第1章26节
真理是,无人能靠抱怨把沮丧释放。只有神,能挪走我们所有的焦虑,且更新我们的心,若我们「服在神大能的手下」。祂会供应我们(情感的)所需,并使我们的灵魂苏醒,正如大卫王所经历的(《诗篇》第23篇)。请参阅:《请向神宣泄而不要向人》
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 《彼得前书》第5章6-7节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诗篇》第23篇1-4节
2.自我偶像化
另一种人的抱怨是与自我提升有关。
我们抱怨,当世上的事情不配合我们个人的议程,或未达到我们的标准。我们想:「我应该得到比这更好的。」隐藏着心中一种贪婪的态度,「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 《约翰一书》第2章15-16节
我们间接指责祂没有好好的服务我们和不够好,而不是信靠神,并且在任何景况下都向神感恩。
神总会从我们的处境中,作出更大的计划和益处。不过这可能意味着要学习忍耐、坚持和成长的信心。每一次我们对历史景况埋怨,我们是间接批评和论断神,因为祂是唯一在历史上预先定准我们年限的。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他从一本(有古卷作血脉)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使徒行传》第17章24,26节
我们提升自己高于神的美善和完全的旨意,而不是寻求神的帮助和救恩,结果丧失祂的爱。我们「与神为敌」。那是一个强烈的描述,因为那是神如何强烈的感受到。圣经把埋怨的人等同投诉的人,「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证实不敬虔之罪人所说顶撞他的刚愎话」。
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原文是淫妇)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么?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 《雅各书》第4章3-4节
要在众人身上行审判,证实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证实不敬虔之罪人所说顶撞他的刚愎话。这些人是私下议论,常发怨言的,随从自己的情欲而行,口中说夸大的话,为得便宜谄媚人。 《犹大书》第1章15-16节
然而,这些不能减低真正的痛苦和创伤。事实上,这类投诉有时是源于童年时未满足的情感需求。我们可能不理解这是一个原因,我们成年人觉得有催迫性的投诉,因为我们的心从年幼时已怀着苦毒很久。或许我们因为年幼被禁止为自己说话。现在我们不必禁声,因此被困的情绪和苦涩的忧伤便冒出来。当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内在小孩一直渴望得到的肯定和爱时,任何事和人都有可能触发我们的不满。
我不禁止我口;我灵愁苦,要发出言语;我心苦恼,要吐露哀情。 《约伯记》第7章11节
在这情况下,我们须要记住《诗篇》第73篇的话,虽然我们的心被刺,并且在神面前愚昧无知;然而我们全能的造物主不计较我们的过犯,仍引导我们进入祂的「荣耀里」,若我们肯悔改转离自己的道路。
而,我心里发酸,肺腑被刺。我这样愚昧无知,在你面前如畜类一般。然而,我常与你同在;你搀着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诗篇》第73篇21-26节
我们只要求祂的饶恕,并饶恕那些过去使我们心怀苦毒的人。这就是我们的心开始更新,由苦毒的景况改变为感恩的景况。我们渐渐明白到「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提摩太前书》第6章6-9节
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歌林多后书》第12章10节
3.世界的模式
第三类型的投诉与我们模仿世界模式有关。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罗马书》第12章2节
在一些文化中,投诉成为可接受的社会规范。我们投诉天气、政客、服务标准等等。看来任何人都有权发表意见,特别是社会媒体。我们习惯利用话语拆毁多于建立。仁慈和自制,是圣灵果子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珍惜。反而,当我们不加入投诉和埋怨时,我们会被嘲笑。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以弗所书》第4章29-32节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 《加拉太书》第5章22-26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腓立比书》第2章14-15节所说,要好像明光照耀这个世界,而不是跟随世界的模式。这要管教自己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我们无可摘,诚实无伪,作神无瑕疵的儿女。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立比书》第2章14-15节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箴言》第10章19节
抱怨背后的偶像崇拜
圣经明确地说我们必须「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最终,任何的抱怨都会使我们陷入偶像崇拜,由于我们提升自己的感觉、环境和文化,高于神的吩咐要凡事谢恩。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 《腓立比书》第2章14-16节
那些抱怨的人或许陈述他们的投诉是有理,例如:「我只不过是指出显而易见的」,「我有权表达自己所想的」,「我只想帮忙,若我们不投诉,将不会有改变」,或「我会停止投诉当事情得纠正」。
作为信徒,我们的确被召启迪和建立别人,但在启迪、纠正和投诉之间是有分别的。
启迪是用于当我们指出一些妨碍别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我们是选择「用爱心说诚实话」,因此他们能增进与神之间的关系。我们如此行不是为吸引人,或取悦自己;而是讨神的喜悦,并把一切荣耀归给祂。同时建立我们与其他人更亲近,更亲爱的关系。启迪是在信仰上「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是仁爱和鼓励性的。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罗马书》第15章1-3节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以弗所书》第4章15节
纠正是当我们指出某人的故意悖逆神,并得罪我们,如果不予理会,可能会导致处分或后果。重要的是保护神的羊,避开那些没有真爱对神和祂的子民的。例如,包括分裂的人、诽谤者、假教师、性掠食者,那些占仁慈的人便宜的等等。那些愿意接受这种管教的,最终会结出美善的果子。纠正是有爱的,但可能会感到痛苦。
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做。 《提多书》第3章10-11节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 《马太福音》第18章15-17节
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希伯来书》第12章11节
抱怨,换言之是当我们指出一些事情,涉及别人与我们的关系。我们个人的愿望变成基准,令别人会被谴责,若他们达不到我们的标准-虽则那些标准是良好而且基于圣经。抱怨是不仁慈和令人沮丧的。它肯定不讨神的喜悦。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紧记有许多的事情,是神可以不休止地投诉我们的。若不是以每小时计,我们每天都达不到祂的标准。然而神忍住怒气,并宣告祂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感恩,我们应该把祂给我们的恩典向别人彰显。
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出埃及记》第34章6-7节
我们通过抱怨揭示了我们的内心
抱怨通常直接见之于诸表面,但它也揭示不少关于我们内心的景况。这里有一些例子。
不敬虔的热情 | 潜意识的渴求 |
吸引注意力 | 「请听我说,我是重要。我要你们留心听我说的。」 |
苦毒,权利 | 「我应得比这些更好的。」 |
嫉妒 | 「我要有他们所有的。」 |
缺乏同情 | 「我不管他们的感受,我不会容忍这些。」 |
取悦他人 | 「我要抱怨以期融入那些抱怨人的圈子中,」 |
骄傲、间接的夸奖 | 「我比较他们/这些更优胜。」 |
操控 | 「我必须不停投诉,直至你满足我的要求。」 |
报复,间接的侵略 | 「我们使你不好受,因为你如何的令我难受。」 |
自怜 | 「生命对我十分不公平。我应得比这些更好的。」 |
自我保护 | 「我要保护自己,使你看到他的的错,而不是我的。」 |
若我们看透自己的潜意识,我们会看到我们真正的需要,其实是别人的重视、接纳,和认同。
然而这爱的渴求和肯定会被我们罪的本性败坏,变质成为不敬虔的激情,例如:苦毒、嫉妒和操控,如上表所列出的。圣经称这些激情为邪恶。
我们对认同和确认是属于本性的,它是神放在我们里面,因此我们会全心全意地寻求祂。但若我们想被算在属于耶稣基督的人,我们必须钉死所有邪恶激情,停止「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
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 《加拉太书》第5章24-26节
离开抱怨
感恩,没有坏习惯可永久地纒绕我们。
神创造我们的大脑,甚至在老年时,也具有灵活地重组和改变围绕我们世界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神经科学家所称的神经可塑性。
然而,改变我们的抱怨倾向,须要从谦卑开始,愿意确认,甚至是当我们有理由抱怨,我们都是同样犯罪对抗神和人。我们甚至犯罪对抗自己的身体,包括因为抱怨而令我们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升高。
1.选择饶恕
埋怨经常被一些埋藏着的苦毒驱使,当我们仍然维持对某些人的刻板印象,或环境记仇。所有的埋怨都染上一丝恶意或报复的色彩,这情感的暗涌会成为潜意识,我们甚至不察觉它的存在。由于我们与它共存太久,以至根本没有注意到它。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以弗所书》第4章31节
在此景况下,我们可以求问圣灵,引导我们尚未解决的内在创伤,是我们须要悔改的,其他人我们须要奉耶稣名饶恕的,因此我们会从我们目前的恶意被释放,取而代之学习与神的爱,喜乐及和平一起同行。
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谢的心。 《歌罗西书》第3章13-15节
2.悔改批判神,聆听祂的训导
有时候我们埋怨因觉得神没有应允我们的祷告,或照顾我们不周。又或者,我们可能感觉太羞耻、太恐惧、太愤怒,或距离太远不能与神交谈。因为我们觉得与其不能到天父面前,不如我们把自己的沮丧和痛苦卸给其他人或其他事物。
如此做法,我们对自己大大不利。我们未了解我们所坚持的观点和推论,可能完全误导和错误。以人为本的说法,我们没有能力与神同样的看事物,明白祂的方法。
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以赛亚书》第55章9节
因此,取代发问、疑惑,或对抗神的旨意,我们须要悔改错误的批判神,并求问祂:「圣灵,为何我感觉不值得/羞耻/愤怒/恐惧/沮丧等等?是什么使我不能经历天父的美善?我是否忘记了祢对我和这世界的主权?还有什么我要奉耶稣的名悔改?」
要循这途径接近神必须谦卑,因为我们必要开放接受神的纠正和指引。若我们愿意遵行神的命令,刻意地聆听神的指导,我们就会寻得所找的答案。当我们全心全意寻求祂,祂不会拒绝。事实上,神会跟我们像朋友般交谈,告诉我们更多祂的道路和旨意,若我们谦卑自已。
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你们要呼求我,祷告我,我就应允你们。你们寻求我,若专心寻求我,就必寻见。耶和华说:我必被你们寻见,我也必使你们被掳的人归回,将你们从各国中和我所赶你们到的各处招聚了来,又将你们带回我使你们被掳掠离开的地方。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利米书》第29章11-14节
耶和华说: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但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原文是贫穷)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 《以赛亚书》第66章程节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约翰福音》第15章14-15节
3.悔改自我崇拜和批判之灵
当我们抱怨,总是包括批判某些人,但忽略评估自己。
我们都有倾向「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若我们想有合法的权利投诉别人,我们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各方面都是无懈可击的,能够在所有景况、任何时间都达到每个人的期望。否则,它将会是只「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到自己眼中有梁木。耶稣称之为伪善。
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罗马书》第12章3节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他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马太福音》第7章1-6节
神的话语清楚警告我们,无论对任何人作出批判,我们也同样谴责自已,皆因我们也同样做着。
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 《罗马书》第2章1节
或许我们投诉别人缺乏礼貌,而自己口中也咒诅和谴责别人。或是我们投诉别人不尊重我们的界限,而自己的言语和思想却超越界限。我们可能投诉其他人不满足我们的要求,而我们也漠视神对我们日常生活基本的吩咐。
每一次当我们对某人或某事有抱怨的冲动,宜首先抚心自问,「若我也达不到我加给别人的标准,将会如何?」我们就立刻会自惭形秽。
父神已把审判人的权柄交给耶稣。这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若我们不尊敬神的决定,强夺耶稣为完善判官的地位。让我们毫不犹豫为批判别人、扮演神,和自我崇拜而悔改。
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 《约翰福音》第5章22-23节
4.向神埋怨人
因此,当我们的心受委屈须要发泄,该当如何?
把我们的沮丧封闭也是不健康的,它只会累积愤怒,像一座休眠的火山周期性地爆发出来,是没有预警的,会伤害到一些人。
关闭我们的心,对我们所有的情绪漠不关心也是不健康的,因为我们扼杀圣灵在我们心中声音。
好消息是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忧伤和埋怨都交给祂。
在祂的恩典和怜悯下,神容忍我们对祂安排在我们生命中的事物和人物抱怨。祂甚至容忍我们对祂的旨意和道路埋怨。祂所不能容忍的是对圣灵的亵渎,是当我们咒诅「灵」是邪恶、卑鄙、错误或愚蠢。那是一种永恒的罪。
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 《马太福音》第12章31-32节
一旦我们在神面前把怨言倾诉,我们就当把握时间,求神揭示我们任何的「眼中梁木」。
我们是否为世界的不公悲痛?或许我们把安舒和属世的正义偶像化,而忽视神有更大的旨意,荣耀地成就在耶稣的再来。我们还会戒意某人看似不理解和聆听我们?或许我们偶像化自己的感受和偏好。我们是否会因被不公平对待悲伤?或许这是神给我们的一个机会「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立比书》第2章14-15节
请注意,在我们的投诉中,我们也间接地投诉神。当我们投诉家中的成员,就是本质上埋怨神,因为祂是那唯一赐我们家人的。取代求神该如何好好地爱他们,反而针对他们的缺点-甚至加入撒但谴责他们。撒但是称为那控诉者,它是「在我们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
我听见在天上有大声音说:我神的救恩、能力、国度、并他基督的权柄,现在都来到了!因为那在我们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已经被摔下去了。 《启示录》第12章10节
不论情况如何,总是最好向神求,求问是否有些地方我们失落了,使祂忧伤。
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诗篇》第139篇23-24节
5.悔改我们的自我批判和内在誓言
听起来可能违反直觉,但我们可以投诉别人,因为我们实在太苛刻批判自己。或者,我们可能有防御机制,或恐惧的属灵坚垒,和强迫性的行为,仍可以请神医治。不然,我们很难容忍当别人无法达到我们自己设定的标准。
我们大多数的抱怨可以与内在誓言有关。若我们曾立誓要一直有礼/谨慎/守时等。我们便会特别留意到那些不依据我们相同标准生活的人。我们会投诉他们:「无礼/大意/总是迟到等等。」
无论哪种情况,我们注意到某些事物会激发我们抱怨。我们的反应是有例可循的模式。
通常投诉别人易于处理自己内心的罪恶激情,但若我们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的,我们必须请圣灵来作深入的工夫。这意味着我们必要悔改自己的自我批判和内在誓言。它也意味着我们必须饶恕对自己仍然的批判,和那些曾在过去伤害过我们的人。
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阿,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马可福音》第12章29-31节
请参阅:《破除内在誓言与咒诅》
6.有意识地感谢神
最后却是最重要的,基督的跟随者最关键是要培养智慧,以期测试和实践自制能力克服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话语。
正如圣灵能「储存」祂的话语在我们的心中,撒但也可以。魔鬼会用各种抱怨的想法引诱我们,因祂知道抱怨之灵会对抗圣灵使祂担忧。
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以弗所书》第4章30-32节
撒但所有的手段只属建议。因此,我们不必太快作出即时的想法,可以稍停一秒钟来测试它是否得神的喜悦。如此,我们会发现我们会过泸甚至推翻许多我们的想法。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心思意念会更宁静和平安。
我们愈多这样做,我们的脑部事实上就愈被改造。因着良知的自我方向和实践,我们的脑部对问题会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加强新的思维模式。我们会发现抱怨的冲动会愈来愈弱,而仁爱、喜乐和平安之灵,会成为较经常的「朋友」。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 《加拉太书》第5章22-23节
每一个坏习惯都能被好的取代。在这案例,它是做出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来感谢神-甚至当我们不喜欢。基督教信仰的信心并不建基于我们的感觉,而是在神的话语和圣灵的启迪。当我们如此顺服,将会发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甚至身体健康也开始改变。在将来,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著称赞、荣耀、尊贵。」
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著称赞、荣耀、尊贵。 《彼得前书》第1章6-7节
阅邮件推送,接收网站最新发布提醒,请点击 此处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