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我们与神保持距离的10个谬误观念
我们渴慕与神亲近,可是未蒙应允的问题并无名的忧虑阻隔我们远离神。有时,是羞惭和内疚的感觉使我们疏远神。我们觉得不配亲近神。此外,我们想像祂是愤怒的、小器量、不感兴趣,或是太忙碌以致不可能关注我们。还有遇到的权威人物也会妨碍我们,减退我们亲近那终极权威,至高无上权能者的热忱。我们如何才能纠正这些观念,并摆脱自己的束缚?
(English > 10 misconceptions that cause us to keep a distance from God | 繁體中文 > 使我們與神保持距離的10個謬誤觀念)
在继续之前,请先阅读文章:《我不住祷告,为何神还是那么遥远? 》
让我们从一些提醒开始
首先,一些有效的提醒是:
1.我们的感受并不代表真相
当面对不同的选择时,我们的头脑通常会转向自己的情绪,作出最后的决定。我们通常倾向什么是「感觉正确」的。圣经称这是随从肉体。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耶利米书》第17章9节
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类本能,因为我们的心「比万物更诡诈」。任何最初给我们「正确」感觉的,也不一定会带来正确的结果。我们曾被警告「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事实上,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
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 《罗马书》第8章5-8节
作为耶稣基督的跟随者,我们是由神的话和圣灵的指引以求真理。与神亲近,不能依赖自身的情绪并我们的「正确感觉」,因为我们的情绪不代表神对我们的真理。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 《约翰福音》第16章13节
2.人的想法与真相有别
无人喜欢被别人错误地扮代表介绍我们。最佳方法是他们直接来我们面前了解真相。对神也是如此。
今天,有很多对神和祂的话语的想法,都会扰乱人看到神的真相。到底那些是属人的想法,那些才是真实的?
圣经明确地警告我们将会面对很多假教师,他们会「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一些「十分智慧看似真理」的理念。虚假的真理确实渗透了基督教许多方面的教导。
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自取速速的灭亡。将有许多人随从他们邪淫的行为,便叫真道因他们的缘故被毁谤。他们因有贪心,要用捏造的言语在你们身上取利。他们的刑罚,自古以来并不迟延;他们的灭亡也必速速来到(原文是不打盹)。 《彼得后书》第2章1-3节
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以弗所书》第4章14节
我们必须小心不可依赖人的想法、意见、逻辑和推理,而要花时间给自己学习神的话语。我们才不会「被异教之风移动,飘来飘去」。许多新的教导已经兴起超过几十年,被我们接受成为「真理」,有很多想法我们须要摆脱。
很感恩,神守信实,祂赐下祂的话语和祂的灵显明祂的真理。神的话语告诉我们「世上的智慧,在神看为愚拙」。惟有神自己能向我们表明祂的真理。要与神亲近,我们不能倚赖别人对我们说关于如何与神联系的话,我们必须自己亲自寻求神。当我们全心全意寻求祂,神是信实的,必会回应我们。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又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歌林多前书》第3章18-20节
3.神的同在贯乎每一个生命中
神不是「在远方的某处」,祂不是难接近的。神存在于所有的生命中,并且祂现在就在此处与我们同在。事实上我们的呼吸就意味着祂的同在,因为是神的灵维持所有生命。我们可以也应该,求神更多直接的显示祂自己。要亲近神,我们无须往任何地方,也无须做任何特别的事,因为祂现在已经出现在我们这里。
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以弗所书》第4章6节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 《使徒行传》第17章28节
神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 《约伯记》第33章4节
我们意图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父神身上
父神不像普通的父亲。耶稣讲述浪子故事中的父亲才像父神的样式。
当浪子明白他如何得罪父亲,不尊敬他,即使回家他也不配作他的儿子,他只求在父亲家作个雇工可以过安逸的生活。
父亲虽然从远处看见儿子,他却不犹豫地跑向他,拥抱他和亲吻他。他不单恢复他儿子的名份和地位,也不问什么,只吩咐用上为特殊场合保留的「牛犊」,为这个儿子准备盛宴。
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罢!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 《路加福音》第15章18-24节
当这个浪子带着丢脸、愧疚、不洁和混身猪臭味回到家时,他只能期望他的父亲:
- 批判和谴责他
- 教训他
- 羞辱他
- 命令他勤力工作赔偿他所花去的产业钱财
- 拒绝他
然而他的父亲没有做这些事情。
这儿子错误地把自己属人的理解和想法,投射在自己的父亲身上,因他不明白父亲对他的心和怜悯。
这也是我们倾向对神做的事。
面对妨碍我们亲密认识神的绊脚石
以下是一些放在我们道路上的绊脚石例子,会拦阻我们更亲密地去认识神。
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 《歌林多后书》第10章5节
1.神不需要繁文缛节
耶稣说个比喻:有两个人往圣殿祷告。其中一个法利赛人是领受严格的宗教训练的。另一个是税吏,他的职业一向被人视为不正、不诚实和贪婪的。
那法利赛人行许多宗教仪式,外表看来很良善;而那税吏只谦卑地为他自己的罪哀伤,从心底里向神呼求。神把税吏看在眼里,胜于法利赛人和他所有的宗教礼仪。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的祷告说:神阿,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的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路加福音》第18章9-14节
神渴望我们在祂面前,从抱着谦卑的心和痛悔认罪的态度开始。祂不须要我们带什么好的工作成绩、奉献或完美的辞令给祂。这些一切都是空虚的,相比之下我们奉献全人、甚至连同我们破碎的一面,因此祂能改造我们更像耶稣、祂的儿子。
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 《诗篇》第51篇16-17节
然而我们会被自己的想法妨碍:
- 「我还未曾为祂做过什么。我如何能空手见祂?」
- 「我只能在禁食时、上教堂崇拜时、读圣经时、听音乐时才到祂那里。」
- 「我不懂如何祷告/用正确的言词祷告。因此我觉得无法与他联系。」
- 「我须要成为更成熟的信徒,才能够有自信亲近神。我现在不能这样做。」
事实上,我们是能够自信地空手亲近神,领受祂的怜悯和恩典,只要简单地做回自己。
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希伯来书》第4章14,16节
2.神没有人类的缺点
我们会错误地把人性的弱点投射在神身上。
或许我们错误地认为:
- 「我不能饶恕自己,为何神会饶恕像我这样的人?」
- 「对我来说神实在太忙了。祂要关注数十亿的事情。(例如:我不能在同一时间,在每一个地方,做太多任务,和关心数以十亿计的人,因此我看不到神可以。)」
- 「神如何帮助我?我看不到任何出路。没有必要去找祂。」
- 「神也许被我烦倒,因要听取我的要求,并背负我的罪(甚至我自己也难以容忍)。」
- 「我曾背弃远离祂。祂不会重新接受我,因我知道人们也是不会的。」
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 《提摩太后书》第2章13节
神不是人。我们不应错误地掩饰,把自己人为的缺陷,投射在全能、全善和永恒的神身上。祂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祂是完全的爱的源头。
神非人,必不致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致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 《民数记》第23章19节
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以赛亚书》第55章8-9节
事实上,神是全然美善且大有能力。他的道路和能力远远超过我们所有的想像。
如经上所记: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歌林多前书》第2章9节
3.神不像我们的父母
除了把自己破碎的方法投射在神身上,我们也会错误地把父母的行为,投射在神身上。
对于我们,作为某某人的儿子或女儿并非美好的经历。因此,我们会避开天父,因为我们不能太肯定是否所有的父母形象都像我们的一样。
我们或许潜意识地与神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所想的是:
- 「我的父母从未有给我温暖或拥抱我。我不能想像神会用拥抱来欢迎我。」
- 「我的父母总是提起我如何失败,我想神也会如此。祂要谴责我,告诉我所有做错的或未做得完美的事。」
- 「神要操控和破坏我的兴趣(因为我的父母也如此待我)。」
- 「神是一位愤怒的审判官,等候着我犯罪以致祂能拘捕我,惩罚我(就像我常常在家中被重重责罚一般)。」
- 「神对我不感兴趣(因为我的父母对我没有太大兴趣。我感觉被忽略和被遗弃)。」
- 「神必定是麻木、苛求和漠不关心(就像我的爸爸/妈妈)。」
- 「我们父母充满焦虑和恐惧。我也是极其害怕神(因为这是我在家中唯一经历到的情绪)。」
事实上,我们看神须要按祂如何描述祂自己,祂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
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出埃及记》第34章6-7节
4.神赐我们喜乐、嘻哈声和欢笑声
有时候,当我们看着一般世界和人们的状况,我们会忘记是神创造喜乐、嘻哈声和欢笑声。我们只会把世界的苦毒投射到神身上。
当我们如此想我们就远离神:
- 「这世界是多么破碎、残忍和充满罪恶。神是要使我们受苦。」
- 「神还未消灭世界的邪恶。祂一定是离了场和沈睡了。」
- 「我整个家庭受那么多的苦。祂不关心我们的感受。」
事实上,我们的天父非常乐意赐给我们神的国度,因此让我们先寻求祂,并邀请祂修补我们四周所有的破碎。祂的灵所结出的果子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和节制。
你们只要求他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 《路加福音》第12章31-32节
你对他们说,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罢!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 《以西结书》第33章11节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 《加拉太书》第5章22-23节
5.耶稣是我们的功劳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值得神的爱和关注,尤其是当我们彻底地察觉自己是何等的有罪。然而我们必须紧记,我们亲近神是基于耶稣的功劳,而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限制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能力,和祂的恩典,当我们如此想:
- 「神不会接受我这个罪人。我犯罪太多,祂绝不饶恕我。」
- 「我不够好。」
- 「我先要弄好自己。我必须成为完全的才可以到祂那里。」
这是一个看轻十字架大能的错误。耶稣来拯救的罪人,正是我们。
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为祂工作,或赢得神的喜悦。这是出于祂的恩典,以致无人可以自夸,不能以此为荣。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以弗所书》第2章8-9节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 《罗马书》第5章6节
6.神不会拒绝我们即使我们作如是想
正如那浪子,我们相信神会拒绝我们,因为有好些事情甚至连我们自己也不能接受。我们必须紧记一位良善又信实的父亲,是不会拒绝他的亲儿女,当我们需要祂并谦卑的寻求祂。
因此,我们要摆脱一些想法:
- 「我不配受神的爱。」
- 「我应为所作的受惩罚。什么也没法挽回。我不配受神的恩典。」
- 「无人认为我值得他的爱和感情。神也不会。」
- 「我满脑子自我谴责的思想。神也必会定我的罪。」
事实上,当他们带着为自己的罪而忧伤痛悔的心,来到神面前,祂永不会拒绝任何人。祂早已知道一切,明白我们为何会如此行。祂要帮助我们,拯救我们脱离犯罪的恶念,而不是定我们的罪。
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 《诗篇》第51篇17节
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 《约翰一书》第3章19-20节
7.神邀请我们共建永恒的国度
世界的影响力四面环绕我们,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要满足自己所求。或许我们是一个非常目标导向的人,并期望神与我们同行,祝福我们个人的议程。或许我们也曾听过:「人生是不公平的」,并在潜意识里也这样想:「神是不公平的」。
我们或许不理解此类潜意识,把我们对神的目光染上颜色,导致我们批判祂对我们的计划,而不是顺服祂的旨意,经历祂的管治、美好和优良的领导。
此类批判导致我们作出下列的想法:
- 「祂说祂是个良善的神,但我没有经历过祂的良善。祂并没有给我所要的。」
- 「神没有应允我的祷告。或许找祂是毫无意义的。」
- 「我对神生气,因祂祝福的是别人而不是我。」
- 「我已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得到成就。我无须向神求。」
- 「我会找祂当我做完(___),或当我有更多时间。」
神应许建立一个永恒的国度,是祂计画与我们共享的。神将会平安引导我们与祂一起到永恒,并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引致我们生命永死的事物。
虽然,我们通常注目和欲求的都是短暂的、属世的事上,而不是神在永恒里为我们预备的基业。
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那行不义的必受不义的报应;主并不偏待人。 《歌罗西书》第3章23-25节
事实上,当我们先求神的国,神会把所有东西都赐给我们。祂的道路比我们的更好,远超过我们的智慧,且比我们自己的计划更完美。
你们只要求他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 《路加福音》第12章31节
你要记念耶和华─你的神,因为得货财的力量是他给你的⋯⋯《申命记》第8章18节
8.神要我们在祂里面休息
这世界告诉我们一个丰盛的生命,是充满着活动和精彩的经历,及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我们跟随这般属世的咒语,我们也会假设当我们为神做很多的事,或「成就」更多时,才能取悦神。我们会变得热衷于基督教活动和表现,而会忽略安静和亲近祂,并经历祂为我们的灵魂所赐的安息。
我们或许会如此假设:
- 「神喜悦我忙碌服事祂。」
- 「神必为我设立高的标准让我去实现。我须要恳切祷告及坚持才能达到神。」
- 「我不能达到祂的高水平表现,因此我最好不要尝试。」
在圣经中,我们读到关于耶稣进入两位姊妹,马大和马利亚的家中。主称赞马利亚坐在祂的脚前聆听祂,而马大却相反忙于服事她认为重要的客人。
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他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么?请吩咐他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路加福音》第10章38-42节
这要训练门徒安静在神面前,只要等候和聆听祂的声音,这是我们要发展的操练。我们发觉神纠正我们,且告诉我们放弃自己的努力,因为我们只不过是在捕风。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诗篇》第46篇10节
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传道书》第1章14节
事实上,当我们全心全意寻求祂,祂总是与我们同在,并且我们将会发现满心的欢喜和快乐,正如我们在祂的话语和应许中得到安息。
耶和华说:我必亲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 《出埃及记》第33章14节
9.神不是那个来偷窃、杀害和破坏的
当我们离开神,我们给了撒但许可证来奴役、折磨、破坏,甚至杀害我们的家人-特别是当我们参与巫术、拜偶像和各种模式的异教。此外,祂却赐给我们有意义的、有能力的和丰盛的生命。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约翰福音》第10章10节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辨别魔鬼的谋略-及我们的家庭角色给了它许可证来毁坏我们-我们会被误导作出以下的想法:
- 「神折磨我的家庭,使我承受极大的痛苦。我不想太接近祂。」
- 「神把好的东西留住,祂无休止的试探和测验人们。」
- 「我的父母(他们跟随撒但)曾是我极大痛苦的来源。神也不会是一个好的父亲。」
- 「神并不关心我的感受。祂关心祂的计划比我多。」
- 「我的脑海终日听到(魔鬼的)声音折磨和责谴我。或许是神做的。」
神差耶稣来,钉死在十字架上,不是要定我们的罪,乃是要从仇敌手中拯救我们。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约翰福音》第3章17节
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 《约翰一书》第3章8-10节
事实上,神不是我们灵魂的仇敌,撒但才是。
10.神先为我们牺牲
由于神是灵不能看见,我们可以认为祂的同在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我们可以更多的关注这世界的人和事物。
怀着如此心态,我们会如此想:
- 「我先要完成这件事,才考虑与神进入认真的关系。」
- 「我的家庭不同意我跟随耶稣,因此我不会太亲近神。」
- 「假如我与神亲近,祂或许会要求我放弃某些(属世的)东西。」
- 「我会在临死之前100%转向祂。现在,我会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神清楚表明祂不会考虑那些只把生命一半摆上的人是配得上祂。
耶稣放弃祂天上一切的尊荣,降生为人,忍受人间最残酷的死亡方式,为的是代我们的罪付上赎价。祂为我们抛弃祂的丰盛、祂的尊贵、并祂的尊严。祂为我们牺牲的缘故,是远远超过我们在世上为祂放弃的。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歌林多后书》第8章9节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马太福音》第10章37-39节
事实上,世上任何的事物都会过去,惟独神的爱永存。甚愿我们都明白追求世上的事物,必冒着丧失我们灵魂的风险。相反,让我们亲近神,求祂更多的向我们启示祂自己。祂是一位良善的父亲,祂爱惜把心转向祂的儿女。
阅邮件推送,接收网站最新发布提醒,请点击 此处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