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信仰的十种方式
作为信徒,我们都渴望自己的孩子们能亲自认识神。然而我们却间接扼杀了他们的信仰而不自觉。从世界而来的价值观、欲望、恐惧,并实际的考虑,经常会妨碍我们教养孩子们活像天国的子民。
(English > 10 ways Asian parents unwittingly stifle their children’s faith | 繁體中文 > 亞洲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孩子信仰的十種方式)
因为有许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我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的告诉你们: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专以地上的事为念。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 《腓立比书》第3章18-20节
传统上,亚洲父母的育儿模式会专注在一般从祖宗上代传下来的规则。包括:
- 物质供应|负责任的父母供应最佳的物质给他们的孩子们
- 学术成绩|学业成绩凌驾于一切
- 未来收入|趋向高收入的职业
- 长辈规矩|父母最清楚,孩子应该在所有重大的决定上都听从长辈
- 绝对服从|孩子们服从表示尊敬,父母亲没有义务聆听、交流、解释、妥协或谈判
- 基于焦虑的控制|若有需要,父母利用恐吓、比较和比赛,推动孩子以期产生好成绩
- 惩罚|孩子们会被重重的责罚,因此才不会忘记他们所犯的错
建基于焦虑之上的爱
亚洲父母经常为他们孩子的将来作出巨大的牺牲。使徒保罗指出若他能为别人牺牲一切,却没有爱,只属徒然。这爱不是世界定义的爱,爱通常是有条件和交易的。换言之,「你为我做些什么,我也为你做些什么。」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歌林多前书》第13章13节
保罗描述爱的素质是忍耐、恩慈,而不是嫉妒,不是自夸、不是傲慢、不是无礼、不轻易发怒、不埋怨、不求自己的益处、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和凡事忍耐。
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歌林多前书》第13章3-7节
当我们拿这些与传统亚洲父母的育儿模式相比,尤其是以焦虑为基础的控制机制,我们可见大多数的亚洲人孩子都会对父母的爱缺乏安全感。
这对明白神的爱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基础。我们或许在理性上知道我们的父母极其关心我们的表现,但会感觉除非我们展示些什么是值得,否则我们不配得到爱。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不能相信我们的本相会获得到爱。若我们在成长中所得到的,是没有恩典的教养模式,孩子们也会难以领受神的恩典。
神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 《约翰一书》第4章16节
以下是孩子们的信仰可能被他们的父母扼杀的十种方式:
1.不尊重自己的配偶
没有婚姻和配偶是完美的,我们或许会埋怨或在背后说配偶的不是。由于公开对配偶的不尊重,同时也在教导孩子们可以照样做。甚至可以仿效不必尊重父母的任何一方,我们是亏欠孩子,给他们的生命带来咒诅。
「要孝敬父母」(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使你得福,在世长寿。」《以弗所书》第6章2-3节
例如,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马太福音》第15章4节
2.专注于他们未来的保障
这世界愈来愈不再是安全居住的地方,或许我们想教孩子们为自己在这世上建立各种保障设施。这诚然是十分实际的考虑,然而我们将会亏欠我们的孩子,若我们教导他们把信心放在这世上的东西。这会导致他们追求「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态和今生的骄傲」(多数为取悦父母自己),而不是「积儹财宝在天上,在那里没有虫咬或锈坏,也没有盗贼爆窃进屋来偷。」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 《约翰一书》第2章15-17节
不要为自己积儹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儹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马太福音》第6章19-21节
他们最佳的保障是学习在任何道路上跟随神,并信靠祂会供应他们。我们无须过份忧虑他们的生活:他们吃什么、喝什么,或穿什么。反而,我们可以教导我们的孩子寻求神国度为首要,并活在祂的公义里,信靠祂会照顾他们其余所需的。惟有神能保障他们的未来。作为父母们,我们不能超越我们创造者的永恒计划和供应。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他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他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马太福音》第6章25-34节
3.误判不当的行为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想取悦他们的父母。他们的本性不会选择无故地反叛或得罪父母。
圣经告诉我们每个人陷入罪之中,是被他们的邪情私欲所诱惑。同样地,孩子们产生错误行为可能是出于私欲,因他们缺乏解释和表达的能力。
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各书》第1章14-15节
例如,他们可能表达沮丧、发脾气或反叛,因为:
- 受创|他们感到焦虑和被伤害,因着其他兄弟姊妹而他们被忽视
- 创伤|他们曾受年长的人虐待,却被警告不可告诉任何人
- 羞耻|他们在学校被欺凌,却不知该如何告诉我们
- 误会|他们误解我们话语背后的意思
- 不公平的指控|他们被责罚,却没有人告诉他们是错在那里,或有什么失当
当孩子们的行为在我们成年人眼中看为不当,而我们反应愤怒,或坚持「良好的行为」,而没有停下来询问和聆听一下,我们可能会给孩子植入一种信念,认为所有权威人士都不会停下来了解他们的心。当我们急于下判断,并使用严励的处罚,最终教导我们的孩子,权威人士不能温柔地照顾和爱他们。很不幸,这错误的印象会深刻地投射在神身上,祂是全权全能的神。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 《雅各书》第1章19-20节
4.只强化良好的行为
我们经常把奖励与孩子做正确的事,两者的联系强化起来。然而,正面的加强是可以和应该的,包括仅仅肯定孩子们的本相-没有其他原因,只因他们是按神的形象被造的。
当我们认定我们孩子的美丽就像神创造的美好,我们赞美和归荣耀给神所造的杰作。这是为孩子立下信仰方面的重要基础;教导他们看见自己身上的好,因为创造他们的是个美好的神。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以弗所书》第2章10节
有些亚洲人父母保留着对孩子们称赞和肯定,是恐怕造成他们的骄傲或鼓励他们争取权益。或许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来自父母的这种认可,因此觉得将它延伸到我们的孩子身上是陌生和尴尬的。
然而这些不应该阻止我们。我们看到天父如何给我们作了一个榜样,祂在耶稣领洗之后立刻确认祂的儿子,甚至是耶稣还未开始世上的传道事工之前。我们肯定能够跟随祂的引导。
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马太福音》第3章16-17节
当我们只认定孩子的好行为,我们会灌输爱的错误思想,以为我们的认同、接纳和肯定只出于他们所做的。同样,他们可能看到他们的救恩,和神的关系也是建基在工作表现上。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以弗所书》第2章8-9节
5.忽略情绪的培育
我们的决定大多数受内心欲望的驱使,依次是情绪。当我们学到分辨和处理思想和情绪时,情绪在我们里面便趋于成熟,以致我们不犯罪。这能够令我们实践自制和作出智慧的抉择。
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箴言》第29章11节
然而亚洲的教养孩子模式倾向于,导引我们压抑自己的情绪,有利于更实际的追求。
亚洲孩子们或许会听到:
- 不要理会他们想玩耍的渴想,只管学习
- 当他们真的玩耍,他们不应太嘈吵或兴奋
- 他们应该坚强无惧
- 他们不应该哭
- 为了家庭,他们要负起超出他们目前年纪的责任,例如:大女儿被告知要替代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妹
由忽略变成耳聋,听不见自己心中的声音,孩子发展不到验证和分辨深刻情绪的能力,例如:愤怒、忧伤、羞耻和恐惧。作为成年人,他们不能告诉你他们的感受如何,因为他们从未被鼓励过。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须要培育孩子的头脑和身体,也要照顾他们的心和灵魂,因为他们将会被召尽心、尽性,尽意和尽力爱神。当他们的心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他们也将会有能力深切地经历神的信、望、爱和喜乐和平安作为回报。
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第10章27节
没有受到情绪培育的孩子,可以会有一定程度的成功表现,但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他们无法感受到神的爱,和圣灵对罪和公义的信念。由于他们的心没有被培育,以致他们对圣灵倾注入他们心里无限量的爱,感受变得迟钝。
然而,我将真情告诉你们,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 《约翰福音》第16章7-8节
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罗马书》第5章5节
6.优先考虑他们的快乐
正当圣灵所结的果子包括:仁爱、喜乐、和平;跟随耶稣也会带来很多痛苦。耶稣曾告诫我们谁要跟随祂,必须准备付上代价,因为世界会恨恶我们,像他们恨恶和拒绝耶稣一样。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别西卜:是鬼王的名),何况他的家人呢? 《马太福音》第10章22,24-25节
也界教导我们,孩子有权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只要他们觉得快乐。这是一种自我满足的肉体教义。若孩子们被灌输这种想法,当神决定为了他们好而管教他们时,我们的孩子很难将神视为良善。他们或许期望神会做些讨好他们的事,但每当他们的快乐受到威胁,却最终沦为埋怨神是吝啬的。
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再者,我们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们,我们尚且敬重他,何况万灵的父,我们岂不更当顺服他得生么?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希伯来书》第12章7-11节
要在孩子的快乐和管教之间,寻得正确的平衡,须要许多的智慧。很感恩,我们拥有一位完美的天父,祂能教导我们如何取得这些美好的平衡,当我们向祂寻求智慧。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 《雅各书》第1章5节
因为,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都由他口而出。 《箴言》第2章6节
7.为他们着想
作为父母,我们忧虑自己的孩子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尤其是在我们能帮助的范围内。因此,我们尝试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和该如何做。我们代表他们,并在他们的生活中提供意见(大多数根据我们的人生经验和家庭背景)。
危险是教导了他们凡事要徴询我们的意见,而不是教导他们去寻求神无限的智慧。
我们的主为大,最有能力;他的智慧无法测度。 《诗篇》第147篇5节
作为信徒的我们,有机会跟孩子们一起祷告,教导他们为自己的所需向神求。这似乎违反直觉,特别是若我们认为自己最终要对他们的生活结果负责,但另一方面,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让自己成为我们孩子的「神」。
耶和华啊,没有能比你的!你本为大,有大能大力的名。万国的王啊,谁不敬畏你?敬畏你本是合宜的;因为在列国的智慧人中,虽有政权的尊荣,也不能比你。 《耶利米书》第10章6-7节
8.期望他们终身忠诚
耶稣曾说过,当我们的孩子转向跟随祂作为他们的救赎主,他们呈献给神的,不得不胜过所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包括他们的父母和家庭。要放弃对孩子的监护权是很难的,但当我们知道所交托的是给神自己,就是一种释放的自由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爱我胜过爱:原文是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路加福音》第14章26节
然而,当孩子意识到我们任何的嫉妒或不情愿,可能使他们变得难以实践以爱神为首的诫命,就是尽心、尽性、尽意和尽力的爱神。让我们不要潜意识令他们感到跟随耶稣是不忠诚和内疚。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马太福音》第22章37-38节
9.给他们贴标签
当孩子们年幼时,我们作为他们属灵权威的人士,我们对他们说的话,会成为属灵的祝福或咒诅。即使某些事可能是说着开玩笑,对他们都会有一生之久的影响。
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 《雅各书》第3章10节
我们也许不察觉我们会对孩子的自我形象造成极大的影响,当我们说一些无害的事情,例如:
- 「为何你在学校不努力些?你看你的表姐,她努力取得好成绩。」
- 「你是我胖乎乎的宝贝。」
- 「为什么你现在还无法控制自己的小便?」
- 「别淘气。」
- 「为何你不能多像点你的姐妹/兄弟?」
- 「你若追求自己的兴趣,你将来注定贫穷和身无分文。」
- 「看起来你在数学上和我一样没用。」
- 「你家族的人早逝从不长寿。」
我们可能不会看这些陈述为咒诅,它并不含亵渎;但这些话语会在我们的孩子心中撩起焦虑和恐惧,而不是盼望和平安。恐惧不是从神而来的。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约翰一书》第4章18节
若一个孩子怀着对自己的不良感受成长,他们也会难于到神的面前,因为他们会:
- 批判神让他们的父母用话语伤害他们
- 埋怨祂造他们如此
- 认为神会像父母一样小看他们。
- 误看神是一位冷酷、毫无怜悯的权威
作为信徒,我们有机会告诉我们的孩子,他们是首先属于神的,并承认他们的父母会犯错,但神是永不犯错。神的爱、理解和同情总是会超越我们的,并且应该首先爱祂是最重要的。
10.未有百分百转离家庭拜异教的传统
大部分的亚洲家庭起初都有拜异教和邪术的背景。我们大多数都是承接着家传的偶像、艺术品、神社、礼仪和幸福符等东西,一代代的传下来。我们或许被邀请在各种节日,到祖先的祠堂拜祭,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
世人或许称这些为文化传统,但神清楚说明这些是属灵奸淫。祂甚至称我们家庭的礼仪是「从山上的喧嚷中敬拜偶像要得帮助」。
仰望从小山或从大山的喧嚷中得帮助,真是枉然的。以色列得救,诚然在乎耶和华─我们的神。从我们幼年以来,那可耻的偶像将我们列祖所劳碌得来的羊群、牛群,和他们的儿女都吞吃了。我们在羞耻中躺卧罢!愿惭愧将我们遮盖;因为从立国(原文是幼年)以来,我们和我们的列祖常常得罪耶和华─我们的神,没有听从耶和华─我们神的话。 《耶利米书》第3章23-25节
我们必须谨记所有这些都是在神主权以外发展的,由世界之神撒但,要诱骗世人悖逆神。圣经指出是「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
我们知道,我们是属神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 《约翰一书》第5章19节
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 《歌林多后书》第4章4节
作为信徒,我们被指定为「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让我们提防不要因为同辈压力,及家族长辈的威迫,而重返拜偶像和拜祖先。
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彼得前书》第1章18节
神不接受不忠诚的爱人。我们必须选择谁是首先要效忠的-我们的家庭或是全能的神自己。我们可以尊重父母的渴求,但不能因屈服于他们的命令而违背神。一切模式的拜偶像都带给我们和直到三四代的咒诅,惟愿我不要带咒诅给孩子们。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记》第20章5节
结语
这里列出的10个例子来自耶稣基督追随者的忏悔,他们学会了克服来自亚洲家庭成长的不敬虔的影响他们对神的理解。
我们不可能成为完美的父母,永远不会在我们孩子的灵魂上留下印记,但我们可以相信,我们完美的天父会引领我们的道路。第一步是要更加留意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信仰的方式,这已经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第3章6节
阅邮件推送,接收网站最新发布提醒,请点击 此处 订阅。